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9-12页 |
1.3 本文结构安排和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物理层安全传输 | 第14-22页 |
2.1 信息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 窃听信道模型 | 第16-18页 |
2.3 物理层安全性能指标 | 第18-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协作通信技术 | 第22-31页 |
3.1 时隙分配 | 第22-23页 |
3.2 转发协议 | 第23-24页 |
3.3 中继模型 | 第24-29页 |
3.4 功率控制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基于协作干扰技术的单向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 | 第31-41页 |
4.1 单向中继窃听信道模型 | 第31-32页 |
4.2 协作干扰传输策略 | 第32-34页 |
4.3 保密速率与功率分配 | 第34-37页 |
4.4 数值仿真与分析 | 第37-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基于协作干扰技术的双向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 | 第41-54页 |
5.1 双向中继窃听信道模型 | 第41-42页 |
5.2 协作干扰传输策略 | 第42-44页 |
5.3 保密速率与功率分配 | 第44-49页 |
5.4 数值仿真与分析 | 第49-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