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丝纺织论文--丝纺织物论文

南京云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的缘起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四、研究现状综述第15-18页
    五、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8-20页
    六、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一章 南京云锦的历史发展概况第21-41页
    第一节 织锦业的发展与云锦起源第21-25页
        一、中国织锦业发展轨迹第21-23页
        二、南京丝织业与云锦起源第23-25页
        三、云锦名称由来第25页
    第二节 南京云锦的兴衰与传统生产业态第25-41页
        一、南京云锦的兴衰起伏第26-36页
        二、南京云锦的传统业态与生产关系第36-41页
第二章 南京云锦的工艺与品种第41-83页
    第一节 南京云锦工艺的特点第41-62页
        一、南京云锦织机第41-44页
        二、南京云锦的原料特性与织造准备第44-51页
        三、南京云锦织制工艺流程与口诀第51-62页
    第二节 南京云锦的品种分类及命名方法第62-83页
        一、库缎第62-67页
        二、织金第67-68页
        三、库锦第68-72页
        四、妆花第72-83页
第三章 南京云锦的传统图案与色彩应用第83-121页
    第一节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云锦的图案第83-98页
        一、传统图案素材类型第84-87页
        二、传统吉祥观念的体现第87-91页
        三、云锦传统图案装饰手法第91-98页
    第二节 天衣无缝云锦图案的构成形制第98-110页
        一、织成与御用云锦服饰第98-101页
        二、匹料第101-102页
        三、纹样设计构成规律第102-110页
    第三节 繁华似锦云锦的色彩第110-121页
        一、对中国传统织物色彩的继承与革新第110-111页
        二、南京云锦的配色规律第111-121页
第四章 南京云锦的宫廷礼制内涵与文化衍生第121-159页
    第一节 君权神授明、清御用云锦图案第121-134页
        一、龙纹第121-124页
        二、蟒纹、飞鱼、斗牛第124-127页
        三、凤纹第127-130页
        四、十二章纹、江崖海水第130-134页
    第二节 明威辨等明、清云锦补子与色制第134-147页
        一、云锦官补纹样的题材内涵第135-142页
        二、明、清云锦补子的形制变化第142-143页
        三、礼制威严下的用色制度第143-147页
    第三节 南京云锦的其他文化衍生第147-159页
        一、南京白局第147-149页
        二、《红楼梦》中的南京云锦第149-151页
        三、云锦与佛教、少数民族第151-155页
        四、西方文化对南京云锦的影响第155-159页
第五章 南京云锦的保护与现代传承第159-226页
    第一节 云锦保护、传承的意义与现状第159-168页
        一、南京云锦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第159-162页
        二、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与紧迫性第162-163页
        三、保护、传承的主要相关机构及发展现状第163-168页
    第二节 南京云锦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与局限第168-173页
        一、南京云锦现代传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第168-172页
        二、南京云锦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局限性第172-173页
    第三节 南京云锦在现代审美语境下的活态传承第173-226页
        一、南京云锦的时代机遇与可持续化发展建议第173-197页
        二、云锦在现代设计产品中的衍生第197-219页
        三、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第219-226页
结语第226-228页
参考文献第228-234页
附录一 图例索引第234-312页
附录二 南京云锦图案素材对照图表第312-341页
附录三 南京云锦龙纹对照图表第341-344页
附录四 明、清存世云锦官补对照图表第344-348页
附录五 南京云锦绒线色卡第348-357页
附录六 南京云锦常用色系对照表第357-372页
附录七 明、清御用云锦服饰列表第372-376页
附录八 南京云锦网络问卷调查结果第376-381页
附录九 南京云锦大花楼木织机三维结构图第381-38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382-383页
致谢第383-385页

论文共3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知识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特体人群服装设计支持系统
下一篇:无机化合物纳米粒子杂化PI和复合薄膜的制备与介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