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传动矿用车液压悬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悬架系统概述 | 第9-12页 |
1.3.1 车辆悬架系统的组成 | 第10页 |
1.3.2 悬架系统的分类 | 第10-12页 |
1.4 悬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12-14页 |
1.4.1 悬架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4.2 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矿车液压悬架系统设计 | 第15-24页 |
2.1 矿车液压悬架外部结构设计 | 第15-16页 |
2.2 矿车液压悬架支撑方式 | 第16-18页 |
2.2.1 矿车液压悬架支撑方式分类 | 第16-17页 |
2.2.2 四点支撑调平原理 | 第17-18页 |
2.3 矿车液压悬架控制方式设计 | 第18页 |
2.4 整车悬架液压系统设计 | 第18-20页 |
2.5 矿车悬架液压系统主要元件 | 第20-23页 |
2.5.1 检测及反馈器件 | 第20-21页 |
2.5.2 负载敏感变量泵 | 第21-22页 |
2.5.3 比例多路阀 | 第22-23页 |
2.5.4 液压软管防爆阀 | 第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悬架性能评价指标与系统主要元件选型 | 第24-32页 |
3.1 悬架的性能评价参数 | 第24页 |
3.2 悬架对矿车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 悬架液压系统参数匹配 | 第25-28页 |
3.3.1 工作压力的匹配 | 第26-27页 |
3.3.2 工作转速匹配 | 第27页 |
3.3.3 柴油机与液压泵匹配 | 第27-28页 |
3.4 悬架液压系统匹配计算 | 第28-31页 |
3.4.1 供油压力选择 | 第28页 |
3.4.2 液压缸选型 | 第28-30页 |
3.4.3 液压泵选型 | 第30页 |
3.4.4 发动机选型 | 第30-31页 |
3.4.5 其他部分元件选型 | 第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液压悬架系统数学模型 | 第32-47页 |
4.1 路面激励模型 | 第32-34页 |
4.2 悬架机械系统运动学模型 | 第34-38页 |
4.2.1 基于被动悬架模型 | 第35-37页 |
4.2.2 基于液压悬架模型 | 第37-38页 |
4.3 悬架液压系统数学模型 | 第38-46页 |
4.3.1 液压泵的数学模型 | 第38-41页 |
4.3.2 阀控柱塞缸数学模型 | 第41-45页 |
4.3.3 液压蓄能器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液压悬架动态仿真分析 | 第47-62页 |
5.1 液压悬架的控制理论 | 第47-48页 |
5.2 液压悬架模糊PID控制 | 第48-53页 |
5.2.1 模糊PID控制器组成 | 第48-50页 |
5.2.2 模糊PID控制器的实现 | 第50-51页 |
5.2.3 模糊PID控制与PID控制 | 第51-53页 |
5.3 液压悬架系统动态性能建模与仿真 | 第53-57页 |
5.3.1 模糊PID控制系统建模 | 第53-54页 |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4-57页 |
5.4 矿车悬架液压系统AMESim建模与仿真 | 第57-61页 |
5.4.1 负载敏感变量泵的AMESim模型 | 第57-58页 |
5.4.2 多路阀AMESim模型 | 第58-59页 |
5.4.3 整车悬架AMESim模型 | 第59-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