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1 职住分离和出行机动化问题在我国越来越明显 | 第10页 |
1.2.2 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 第10-11页 |
1.2.3 在研究中人对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没有得到重视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20页 |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4.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简析 | 第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20-2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4 论文框架 | 第24-25页 |
第2章 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影响通勤方式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 第25-3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1.1 住区 | 第25页 |
2.1.2 建成环境 | 第25页 |
2.1.3 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 | 第25-26页 |
2.2 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理论及指标 | 第26-34页 |
2.2.1 出行行为理论框架 | 第26-28页 |
2.2.2 建成环境主观感知指标体系研究 | 第28-33页 |
2.2.3 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度量方法:李克特量表 | 第33-34页 |
2.3 住区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对通勤方式作用关系 | 第34-37页 |
2.3.1 住区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因素对通勤方式的影响 | 第34-36页 |
2.3.2 居住和通勤出行满意度对通勤方式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3 出行方式的偏好和态度对通勤方式的影响 | 第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住区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影响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模型构建 | 第38-50页 |
3.1 结构方程模型 | 第38-44页 |
3.1.1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 | 第38-42页 |
3.1.2 模型识别及软件对比 | 第42-44页 |
3.2 多分类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 第44-46页 |
3.2.1 SEM-Logit整合模型 | 第44-45页 |
3.2.2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 第45-46页 |
3.3 模型构建及假设 | 第46-49页 |
3.3.1 模型构建 | 第46-48页 |
3.3.2 理论假设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 | 第50-83页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0-53页 |
4.1.1 南山区概况 | 第50页 |
4.1.2 调研地点选择 | 第50-53页 |
4.2 研究数据与分析 | 第53-82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53页 |
4.2.2 问卷发放和调整 | 第53-54页 |
4.2.3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54-56页 |
4.2.4 变量特征分析 | 第56-8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南山区住区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影响分析 | 第83-106页 |
5.1 模型适配 | 第83-91页 |
5.1.1 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83-89页 |
5.1.2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89-90页 |
5.1.3 模型修正 | 第90-91页 |
5.2 自变量共线性分析 | 第91-95页 |
5.2.1 家庭属性共线性分析 | 第91-94页 |
5.2.2 个人属性共线性分析 | 第94-95页 |
5.3 模型拟合结果 | 第95-97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97-105页 |
5.4.1 家庭及个人属性对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98-99页 |
5.4.2 住区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对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分析 | 第99-101页 |
5.4.3 居住满意度和通勤满意度对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4.4 出行偏好和态度对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5.4.5 步行到公交站和地铁站的感知时间对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附录 | 第113-11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