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有氧条件下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对淡灰钙土中硫形态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绪论第15-26页
    1.1 土壤中的硫第15-18页
        1.1.1 土壤中硫的状况第15-16页
        1.1.2 硫的形态及其转化第16-17页
        1.1.3 土壤中硫循环的生态学意义第17-18页
    1.2 土壤微生物第18-20页
        1.2.1 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第18-19页
        1.2.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测序方法第19-20页
    1.3 生物质炭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1.3.1 生物质炭的概念及研究现状第20页
        1.3.2 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第20-22页
        1.3.3 生物质炭施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第22-23页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3-26页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3-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页
        1.4.3 技术路线第24-26页
2 生物质炭对淡灰钙土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第26-38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6-28页
        2.2.2 实验设计及测试方法第28页
        2.2.3 数据分析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7页
        2.3.1 土壤pH值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28-30页
        2.3.2 土壤电导率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30-31页
        2.3.3 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31-33页
        2.3.4 土壤脲酶活性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33-35页
        2.3.5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35页
        2.3.6 培育结束时生物质炭施加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比较第35-37页
    2.4 小结第37-38页
3 生物质炭对淡灰钙土中不同形态硫含量的影响第38-5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3.2.2 培育实验及测试方法第39页
        3.2.3 数据分析第39-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8页
        3.3.1 土壤全硫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40-41页
        3.3.2 水溶态硫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41-42页
        3.3.3 吸附态硫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42-44页
        3.3.4 盐酸可溶态硫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44-46页
        3.3.5 有机硫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变化第46页
        3.3.6 培育结束后生物质炭施加量对土壤硫形态的影响比较第46-48页
    3.4 小结第48-50页
4 生物质炭对淡灰钙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50-72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0-54页
        4.2.1 样本采集第50-51页
        4.2.2 实验操作流程第51-52页
        4.2.3 分析流程第52-53页
        4.2.4 分析项目及方法第53-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70页
        4.3.1 OTU划分及分类地位鉴定第54-56页
        4.3.2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56-61页
        4.3.3 物种组成分析第61-65页
        4.3.4 样本间群落结构差异分析第65-69页
        4.3.5 RDA冗余分析第69-70页
    4.4 小结第70-7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5.1 结论第72-73页
    5.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污泥发酵物连续施用对沙质潮土土壤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载体对腈纶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