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公园导示系统设计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 1.2.1 城市公园 | 第10页 |
| 1.2.2 导示、导视及导识 | 第10页 |
| 1.2.3 公园导示系统 | 第10-11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4.2 意义 | 第12页 |
| 1.5 课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6 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7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1.7.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7.2 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 2 城市公园导示系统的特征及分类 | 第16-26页 |
| 2.1 按公园导示系统的内容分类 | 第17-20页 |
| 2.1.1 导引图示类 | 第17页 |
| 2.1.2 导向指示类 | 第17-19页 |
| 2.1.3 行为警示类 | 第19-20页 |
| 2.1.4 景物标示类 | 第20页 |
| 2.2 按公园导示系统的形式分类 | 第20-25页 |
| 2.2.1 按图文元素分类 | 第21-22页 |
| 2.2.2 按感觉类型分类 | 第22-23页 |
| 2.2.3 按材料类型分类 | 第23-24页 |
| 2.2.4 按艺术形式分类 | 第24-2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重庆城市公园导示系统现状调研 | 第26-45页 |
| 3.1 重庆城市公园概况 | 第26页 |
| 3.2 调研对象及内容 | 第26页 |
| 3.2.1 调研对象 | 第26页 |
| 3.2.2 调研内容 | 第26页 |
| 3.3 调研方法 | 第26-27页 |
| 3.3.1 实地调研 | 第26-27页 |
| 3.3.2 数据整理、分析数据 | 第27页 |
| 3.4 样本公园概况 | 第27页 |
| 3.5 重庆城市公园导示系统概况 | 第27-45页 |
| 3.5.1 重庆园博园公园概况 | 第27-30页 |
| 3.5.2 重庆碧津公园概况 | 第30-32页 |
| 3.5.3 鹅岭公园环境概况 | 第32-34页 |
| 3.5.4 儿童公园环境概况 | 第34-36页 |
| 3.5.5 鸿恩寺公园概况 | 第36-38页 |
| 3.5.6 重庆中央公园概况 | 第38-40页 |
| 3.5.7 龙头寺公园概况 | 第40-42页 |
| 3.5.8 重庆动物园概况 | 第42-45页 |
| 4 重庆城市公园导示系统现有问题分析 | 第45-49页 |
| 4.1 文化内涵缺乏 | 第45-46页 |
| 4.2 导示功能不明显 | 第46-47页 |
| 4.3 功能与景观的艺术性脱节 | 第47-48页 |
| 4.4 介入时间滞后 | 第48页 |
| 4.5 弱势群体关怀不够 | 第48-49页 |
| 5 重庆城市公园导示系统设计策略 | 第49-57页 |
| 5.1 文化内涵的契合 | 第49页 |
| 5.2 导示功能的发挥 | 第49-52页 |
| 5.2.1 合理性 | 第49-50页 |
| 5.2.2 规范性 | 第50-51页 |
| 5.2.3 醒目性 | 第51-52页 |
| 5.2.4 动态性 | 第52页 |
| 5.3 艺术魅力的体现 | 第52-54页 |
| 5.3.1 观赏性 | 第53页 |
| 5.3.2 协调性 | 第53-54页 |
| 5.4 导示系统的前瞻性 | 第54-55页 |
| 5.5 人性化的需求 | 第55-57页 |
| 5.5.1 识别性 | 第55页 |
| 5.5.2 互动性 | 第55-56页 |
| 5.5.3 舒适性 | 第56-5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6.1 结论 | 第57页 |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67页 |
| A. 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
| B. 调查问卷统计 | 第63-67页 |
| C. 调查总结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