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明清章回小说发端方式之一——因楔生事 | 第12-22页 |
一、“楔子”的概念及具体表现 | 第12-18页 |
(一)“楔子”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楔子”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应的叙事结构 | 第13-18页 |
二、楔子发端方式的艺术价值——开篇隐含情旨 | 第18-20页 |
三、楔子类发端方式的创作成因 | 第20-22页 |
(一)客观因素:明前既定小说模式的影响 | 第20页 |
(二)主观层面:作者创作心理——发愤著书传统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明清章回小说发端方式之二——开门见山 | 第22-29页 |
一、开门见山发端方式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 第22-25页 |
二、开门见山发端方式的艺术价值——直述人情世态 | 第25-27页 |
(一) 写实性——折射社会现实 | 第25-26页 |
(二) 训诲倾向——合理还是合情 | 第26-27页 |
三、开门见山类发端方式的创作成因 | 第27-29页 |
(一) 史传类作品影响 | 第27-28页 |
(二)“开宗明义”——读者接受心理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明清章回小说发端方式之三——追古述怀 | 第29-34页 |
一、“追古述怀”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 | 第29-31页 |
二、追古述怀发端方式的艺术价值——亦入亦出的时空转换 | 第31-32页 |
三、追古述怀类发端方式的生成原因 | 第32-34页 |
(一)史鉴意识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二)读者审美心理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明清章回小说发端方式之四——诞言神异 | 第34-40页 |
一、诞言神异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 | 第34-36页 |
二、诞言神异发端方式的艺术价值——“道在戏谑” | 第36-37页 |
三、诞言神异发端方式的创作成因 | 第37-40页 |
(一)神话叙事传统的继承 | 第38-39页 |
(二) 因果轮回观念的主导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