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型及在大洋站应用
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物理-生物耦合模型构建 | 第25-54页 |
2.1 原GT混合层模型 | 第25-27页 |
2.2 GT混合层模型的改进 | 第27-30页 |
2.3 原Schmittner生物模型 | 第30-34页 |
2.4 Schmittner生物模型的改进 | 第34-44页 |
2.5 物理-生物耦合模型 | 第44-46页 |
2.6 耦合模型编程实现 | 第46-5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3 百慕大站PBCM数值模拟 | 第54-83页 |
3.1 百慕大站实测数据分析 | 第54-62页 |
3.2 模型验证 | 第62-74页 |
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4-8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4 夏威夷站PBCM数值模拟 | 第83-113页 |
4.1 夏威夷站实测数据分析 | 第83-91页 |
4.2 模型验证 | 第91-104页 |
4.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4-11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5 夏威夷站金枪鱼渔获率的PBCM应用研究 | 第113-129页 |
5.1 金枪鱼捕捞方式 | 第113-114页 |
5.2 渔获率广义加性模型构建 | 第114-120页 |
5.3 金枪鱼栖息地偏好分析 | 第120-123页 |
5.4 PBCM在金枪鱼渔获率中的应用 | 第123-12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6.1 结论及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6页 |
附录 | 第146-148页 |
作者简介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