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金融集聚兴起、概念及测度的研究 | 第11-14页 |
1.2.2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金融集聚的理论研究 | 第19-29页 |
2.1 金融集聚的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2.1.1 金融集聚内涵、特征 | 第19-21页 |
2.1.2 金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 金融集聚的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2-23页 |
2.2.2 金融地理学理论 | 第23-24页 |
2.2.3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2.2.4 区位选择理论 | 第25-26页 |
2.3 金融集聚的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 | 第26-29页 |
2.3.1 金融集聚的动力机制 | 第26-27页 |
2.3.2 金融集聚的发展模式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态势 | 第29-37页 |
3.1 我国金融业总体的发展态势 | 第29-30页 |
3.2 我国三大金融产业的发展态势 | 第30-36页 |
3.2.1 银行业发展态势 | 第30-32页 |
3.2.2 证券业发展态势 | 第32-34页 |
3.2.3 保险业发展态势 | 第34-36页 |
3.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各区域金融集聚的差异分析 | 第37-45页 |
4.1 我国各区域金融集聚度的比较 | 第37-40页 |
4.1.1 金融集聚度的度量方法 | 第37-38页 |
4.1.2 我国各区域金融集聚度的比较 | 第38-40页 |
4.2 我国各区域金融集聚发展趋势比较 | 第40-44页 |
4.2.1 全国层面金融集聚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4.2.2 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发展趋势 | 第41-42页 |
4.2.3 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发展趋势 | 第42页 |
4.2.4 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发展趋势 | 第42-43页 |
4.2.5 各区域金融集聚发展趋势比较 | 第43-44页 |
4.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我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5-61页 |
5.1 变量选择及平稳性检验 | 第45-48页 |
5.1.1 变量选择 | 第45-47页 |
5.1.2 描述性统计 | 第47页 |
5.1.3 平稳性检验 | 第47-48页 |
5.2 理论模型的设定及选择 | 第48-51页 |
5.2.1 普通面板模型 | 第48-49页 |
5.2.2 空间面板模型 | 第49-51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1-57页 |
5.3.1 全国层面的回归分析 | 第51-55页 |
5.3.2 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的回归分析 | 第55-57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57-59页 |
5.4.1 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57-58页 |
5.4.2 空间面板回归分析 | 第58-59页 |
5.4.3 稳健性检验结论 | 第59页 |
5.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1-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