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不典型占位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1 肾错构瘤 | 第11-14页 |
| 1.1 超声检查 | 第11页 |
| 1.2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第11-12页 |
| 1.3 核磁共振成像 | 第12页 |
| 1.4 静脉肾盂造影 | 第12页 |
| 1.5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 第12-13页 |
| 1.6 临床意义 | 第13-14页 |
| 2 肾血管瘤 | 第14-17页 |
| 2.1 超声检查 | 第14页 |
|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第14-15页 |
| 2.3 核磁共振成像 | 第15页 |
| 2.4 血管造影 | 第15页 |
| 2.5 内镜检查 | 第15页 |
| 2.6 临床意义 | 第15-17页 |
| 3 肾嗜酸性细胞瘤 | 第17-19页 |
| 3.1 超声检查 | 第17页 |
| 3.2 彩色多普勒检查 | 第17-18页 |
| 3.3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第18页 |
| 3.4 核磁共振成像 | 第18页 |
| 3.5 临床意义 | 第18-19页 |
| 4 肾炎性假瘤 | 第19-21页 |
| 4.1 超声检查 | 第19页 |
| 4.2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第19-20页 |
| 4.3 静脉尿路造影 | 第20页 |
| 4.4 核磁共振成像 | 第20页 |
| 4.5 临床意义 | 第20-21页 |
| 5 肾平滑肌瘤 | 第21-22页 |
| 5.1 超声检查 | 第21页 |
| 5.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第21页 |
| 5.3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第21-22页 |
| 6 囊性肾癌 | 第22-24页 |
| 6.1 二维超声表现 | 第22页 |
| 6.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 第22页 |
| 6.3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第22-23页 |
| 6.4 临床意义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 综述 | 第27-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34-35页 |
| 个人简历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