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舍勒的宗教现象学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6-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9页 |
| 1.3 舍勒宗教现象学的渊源 | 第9-11页 |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 2 爱与位格 | 第13-17页 |
| 2.1 宗教现象学视域下的爱与位格 | 第13-17页 |
| 2.1.1 舍勒对爱的反思 | 第13-15页 |
| 2.1.2 舍勒对位格的研究 | 第15-17页 |
| 3 上帝存在与宗教行为 | 第17-27页 |
| 3.1 上帝存在的现象学描述 | 第17-22页 |
| 3.1.1 概述上帝存在证明的演变 | 第17-19页 |
| 3.1.2 现象学视域下的上帝存在的给予 | 第19-20页 |
| 3.1.3 上帝的自行启示 | 第20-22页 |
| 3.2 宗教行为的现象学描述 | 第22-27页 |
| 3.2.1 舍勒宗教现象学中对上帝的“指认” | 第22-23页 |
| 3.2.2 现象学视域下的宗教行为 | 第23-25页 |
| 3.2.3 上帝存在与宗教行为的关系 | 第25-27页 |
| 4 舍勒宗教现象学的意义 | 第27-32页 |
| 4.1 现象学方法给宗教研究带来的意义 | 第27-29页 |
| 4.2 舍勒宗教现象学给宗教研究带来的影响 | 第29-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