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岩溶水化学特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突水水源判别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5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2.1.2 气象条件 | 第17页 |
2.1.3 水文条件 | 第17-19页 |
2.2 临涣矿区地层概况 | 第19-20页 |
2.3 构造概况 | 第20-22页 |
2.3.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0页 |
2.3.2 临涣矿区构造特征 | 第20-22页 |
2.4 临涣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 第22-24页 |
2.5 小结 | 第24-25页 |
3 临涣矿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 第25-53页 |
3.1 灰岩含水层水化学离子浓度分析 | 第25-33页 |
3.2 灰岩含水层TDS分析 | 第33-34页 |
3.3 灰岩含水层水力联系分析 | 第34-40页 |
3.4 临涣矿区各含水层水化学形成作用分析 | 第40-51页 |
3.4.1 四含水化学形成作用的因子分析 | 第40-42页 |
3.4.2 煤系砂岩裂隙水水化学形成作用的因子分析 | 第42-48页 |
3.4.3 太灰水化学形成作用的因子分析 | 第48-51页 |
3.5 小结 | 第51-53页 |
4 临涣矿区突水水源判别模式研究 | 第53-77页 |
4.1 Fisher判别模型分析 | 第53-58页 |
4.1.1 Fisher判别分析法基本思想 | 第53-55页 |
4.1.2 Fisher判别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4.1.3 Fisher判别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析 | 第58-69页 |
4.2.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58-60页 |
4.2.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60-67页 |
4.2.3 模糊综合评判模式的验证与分析 | 第67-69页 |
4.3 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 第69-75页 |
4.3.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 | 第69-71页 |
4.3.2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 第71页 |
4.3.3 BP神经网络的分析 | 第71-75页 |
4.4 小结 | 第75-77页 |
5 结论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页 |
5.2 建议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表 | 第85-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