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乳腺癌背景介绍 | 第12页 |
1.2 啮齿类肿瘤模型的缺陷 | 第12-13页 |
1.3 树鼩作为新型肿瘤模型的可行性 | 第13-14页 |
1.4 建立树鼩肿瘤模型的理论方案 | 第14-15页 |
1.5 树鼩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过表达癌基因PyMT诱导乳腺癌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 | 第17-21页 |
2.1 实验细胞系和质粒 | 第17页 |
2.2 实验用树鼩 | 第17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4 实验试剂和耗材 | 第18-19页 |
2.5 实验用抗体 | 第19-20页 |
2.6 实验用化疗药物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1-32页 |
3.1 细胞培养 | 第21-23页 |
3.1.1 细胞培养条件 | 第21页 |
3.1.2 细胞消化 | 第21页 |
3.1.3 细胞冻存 | 第21-22页 |
3.1.4 细胞复苏 | 第22页 |
3.1.5 慢病毒质粒的制备 | 第22-23页 |
3.1.6 细胞转染 | 第23页 |
3.2 慢病毒制备及浓缩 | 第23-24页 |
3.2.1 慢病毒制备 | 第23-24页 |
3.2.2 慢病毒浓缩 | 第24页 |
3.2.3 慢病毒滴度测定 | 第24页 |
3.3 慢病毒乳腺导管注射 | 第24-25页 |
3.4 Western blot | 第25-27页 |
3.5 免疫组化染色 | 第27-29页 |
3.6 冰冻切片HE染色 | 第29页 |
3.7 石蜡切片HE染色 | 第29页 |
3.8 化疗药物治疗实验 | 第29-30页 |
3.9 树鼩原发乳腺癌细胞原代培养 | 第30页 |
3.10 小鼠移植瘤实验 | 第30-31页 |
3.11 冰冻切片 | 第31页 |
3.12 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2-50页 |
4.1 PyMT慢病毒注射建立树鼩乳腺癌模型 | 第32-46页 |
4.1.1 PyMT慢病毒可以感染树鼩乳腺导管上皮细胞 | 第32-36页 |
4.1.2 PyMT慢病毒成功诱导树鼩乳腺癌 | 第36-37页 |
4.1.3 PyMT病毒诱导的乳腺癌模型成瘤快,潜伏期短,效率高 | 第37-38页 |
4.1.4 PyMT诱导的肿瘤绝大部分为乳头状癌 | 第38-40页 |
4.1.5 PyMT激活了数条信号通路 | 第40-42页 |
4.1.6 顺铂和表阿霉素抑制PyMT诱导的乳腺癌的生长 | 第42-46页 |
4.2 树鼩自发性乳腺癌的搜集及病理鉴定 | 第46-47页 |
4.2.1 树鼩自发性乳腺癌大部分为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癌 | 第46-47页 |
4.2.2 树鼩自发性乳腺癌切除后会产生复发肿瘤 | 第47页 |
4.3 树鼩异体异种移植 | 第47-50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0-54页 |
5.1 树鼩乳腺特征 | 第50页 |
5.2 树鼩自发乳腺肿瘤 | 第50-52页 |
5.3 建立树鼩肿瘤模型的挑战 | 第52-53页 |
5.4 PyMT病毒诱导树鼩乳腺癌模型的优点、缺陷以及优化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七章 展望 | 第55-56页 |
第八章 综述 | 第56-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