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H9N2禽流感病毒诱导抗病毒蛋白IFITM1和IFIT1在内皮细胞中表达模式及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1.1 流感病毒综述第14-17页
        1.1.1 流感病毒的结构第14-15页
        1.1.2 流感病毒囊膜蛋白第15页
        1.1.3 流感病毒受体第15-16页
        1.1.4 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现状第16页
        1.1.5 H9N2 AIV的流行现状第16-17页
    1.2 内皮细胞综述第17-18页
        2.1.1 内皮细胞简介第17页
        2.1.2 内皮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第17-18页
        2.1.3 内皮细胞对炎症反应的调节功能第18页
        2.1.4 流感病毒感染内皮细胞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3 干扰素文献综述第18-20页
        1.3.1 干扰素简介第18-19页
        1.3.2 诱导干扰素产生的因素第19页
        1.3.3 干扰素诱导蛋白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IFITM1综述第20-21页
        1.4.1 IFITMs家族简介第20-21页
        1.4.2 IFITMs家族表达第21页
        1.4.3 IFITMs家族的生物学功能第21页
    1.5 IFIT1文献综述第21-23页
        1.5.1 IFITs家族简介第21页
        1.5.2 IFITs家族表达第21-22页
        1.5.3 IFITs家族的生物学功能第22页
        1.5.4 IFITs抗病毒机制第22-23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页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1.8 研究目标第25-26页
第二章 H9N2 AIV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研究第26-37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材料第26-28页
        2.2.1 细胞和病毒第26-27页
        2.2.2 主要试剂第27页
        2.2.3 主要仪器耗材第27-28页
        2.2.4 SPF鸡胚第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31页
        2.3.1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8-30页
        2.3.2 细胞的复苏、培养、冻存第30页
        2.3.3 病毒培养及滴度的测定第30-31页
        2.3.4 HUVECs及BEAS-2Bs细胞膜表面SA2-3Gal的检测第31页
        2.3.5 H9N2 AIV在HUVECs及BEAS-2Bs上复制情况的检测第31页
        2.3.6 数据分析第31页
    2.4 实验结果第31-35页
        2.4.1 培养的HUVECs和BEAS-2Bs细胞状态第31-32页
        2.4.2 HUVECs和BEAS-2Bs细胞膜表面SA2-3Gal表达情况第32-33页
        2.4.3 H9N2 AIV在HUVECs和BEAS-2Bs上的复制第33-35页
    2.5 讨论第35-36页
    2.6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H9N2 AIV和灭活病毒颗粒对IFITM1和IFIT1表达的影响第37-50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实验材料第37-39页
        3.2.1 主要试剂第37-38页
        3.2.2 主要仪器第38页
        3.2.3 细胞和病毒第38-39页
    3.3 实验方法第39-45页
        3.3.1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39-40页
        3.3.2 细胞样品总RNA的提取第40-41页
        3.3.3 组织样品cDNA的合成第41页
        3.3.4 PCR及荧光定量Real Time PCR(RT-PCR)检测步骤第41-42页
        3.3.5 膜蛋白抽提步骤第42-43页
        3.3.6 Western blot步骤第43-44页
        3.3.7 灭活病毒颗粒的制备第44页
        3.3.8 H9N2 AIV和灭活病毒颗粒对IFITM1和IFIT1表达的影响第44页
        3.3.9 数据分析第44-45页
    3.4 试验结果第45-47页
        3.4.1 病毒颗粒接种诱导HUVECs高表达IFIT1第45-46页
        3.4.2 病毒颗粒接种诱导HUVECs高表达IFITM1第46-47页
    3.5 讨论第47-49页
    3.6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H9N2 AIV诱导IFITM1和IFIT1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第50-60页
    4.1 前言第50页
    4.2 实验材料第50-51页
        4.2.1 主要试剂第50-51页
        4.2.2 主要仪器耗材第51页
        4.2.3 细胞和病毒第51页
    4.3 实验方法第51-53页
        4.3.1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51页
        4.3.2 ELISA试剂盒操作步骤第51-52页
        4.3.3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第52页
        4.3.4 RT-PCR及Western blot操作方法第52页
        4.3.5 H9N2 AIV和灭活病毒颗粒对IFN-α/β的影响第52页
        4.3.7 HA和NA对IFN-α/β的影响第52-53页
        4.3.8 HA和NA蛋白对IFITM1和IFIT1表达的影响第53页
        4.3.9 灭活病毒粒子在细胞内的定位第53页
    4.4 试验结果第53-58页
        4.4.1 病毒和病毒颗粒诱导IFN-α/β表达的水平第53-54页
        4.4.2 HA和NA诱导的IFN-α/β的水平第54-55页
        4.4.3 HA和NA蛋白处理不能升高IFITM1和IFIT1的表达第55-57页
        4.4.4 灭活病毒颗粒在细胞内的定位第57-58页
    4.5 讨论第58-59页
    4.6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诱导的IFITM1和IFIT1对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影响第60-71页
    5.1 前言第60页
    5.2 实验材料第60-61页
        5.2.1 主要试剂第60-61页
        5.2.2 主要仪器设备第61页
        5.2.3 细胞和病毒第61页
    5.3 实验方法第61-64页
        5.3.1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61页
        5.3.2 siRNA转染步骤第61-62页
        5.3.3 CRISPR激活质粒的合成步骤第62-63页
        5.3.4 CRISP/CAS9过表达质粒转染步骤第63页
        5.3.5 病毒颗粒刺激的抗病毒反应第63页
        5.3.6 Western blot步骤第63页
        5.3.7 通过siRNA敲减来验证IFITM1/IFIT1对细胞抗病毒能力的影响第63页
        5.3.8 过表达IFITM1/IFIT1对细胞抗病毒能力的影响第63-64页
    5.4 试验结果第64-69页
        5.4.1 病毒颗粒接种诱导了HUVECs和BEAS-2Bs的抗病毒状态第64页
        5.4.2 病毒颗粒诱导的IFITM1显著增强了细胞的抗病毒状态第64-67页
        5.4.3 病毒颗粒诱导的IFIT1不能显著增强细胞的抗病毒状态第67-69页
    5.5 讨论第69-70页
    5.6 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接种病毒颗粒对IFITM1体内表达及攻毒小鼠肺损伤的影响第71-81页
    6.1 前言第71页
    6.2 试验材料第71-72页
        6.2.1 主要试剂第71页
        6.2.2 主要仪器耗材第71-72页
        6.2.3 实验动物第72页
    6.3 实验方法第72-75页
        6.3.1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72页
        6.3.2 病毒颗粒的制备第72页
        6.3.3 病毒颗粒的接种方法第72-73页
        6.3.4 肺组织总RNA提取第73页
        6.3.5 RT-PCR用引物第73页
        6.3.6 肺组织蛋白的提取第73-74页
        6.3.7 病理切片操作流程第74页
        6.3.8 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步骤第74页
        6.3.9 病毒颗粒接种对肺组织中IFITM1表达的影响第74页
        6.3.10 病毒颗粒接种对攻毒小鼠肺组织病变的影响第74-75页
        6.3.11 病毒颗粒接种对攻毒小鼠肺组织中IL-6和TNF-α的影响第75页
    6.4 试验结果第75-78页
        6.4.1 病毒颗粒接种升高了肺组织中IFITM1的表达第75-76页
        6.4.2 病毒颗粒接种减轻了攻毒肺组织的损伤第76-77页
        6.4.3 病毒颗粒接种降低了攻毒小鼠肺组织中IL-6和TNF-α的水平第77-78页
    6.5 讨论第78-80页
    6.6 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81-82页
    7.1 结论第81页
    7.2 创新点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4页
附录第94-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作者简历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与免疫、生产性状的相关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水貂肠炎病毒抑制Ⅰ型干扰素诱导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