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化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8页
    1.1 引言第10-12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概述第12-22页
        1.2.1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2-14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4-16页
        1.2.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6-22页
    1.3 氟化铁的基本概述第22-30页
        1.3.1 氟化铁正极材料的结构与分类第24-26页
        1.3.2 氟化铁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6-29页
        1.3.3 氟化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改性研究第29-30页
    1.4 石墨烯的基本概述第30-37页
        1.4.1 石墨烯的基本特性第31-32页
        1.4.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32-34页
        1.4.3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4-37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7-3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2.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第38-39页
    2.2 实验所用仪器与设备第39-40页
    2.3 材料物性表征第40-41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0页
        2.3.2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40页
        2.3.3 粉末电导率分析第40页
        2.3.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第40页
        2.3.5 热重分析(TGA)第40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40-41页
        2.3.7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41页
        2.3.8 透射电镜分析(TEM)第41页
    2.4 电化学表征第41-42页
        2.4.1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41页
        2.4.2 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第41-42页
第三章 FeF_3·3H_2O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42-50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实验过程第43-44页
        3.2.1 FeF_3·3H_2O的制备过程第43页
        3.2.2 物理表征第43-44页
        3.2.3 电极材料制备、电池组装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3.3.1 SEM和TEM形貌分析第44-46页
        3.3.2 XRD、BET、XPS以及EDS基本特性分析第46-47页
        3.3.3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7-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FeF_(2.5)·0.5H_2O@3DG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50-62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实验过程第51-53页
        4.2.1 FeF_(2.5)·0.5H_2O@3DG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第51-52页
        4.2.2 材料的物理表征第52页
        4.2.3 电极材料制备、电池组装以及电化学测试第52-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4.3.1 SEM和TEM形貌分析第53-55页
        4.3.2 Raman、TG以及XPS基本特性分析第55-57页
        4.3.3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7-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本论文的创新亮点第63页
    5.3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7-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专利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风险理论的分布式电源经济优化配置
下一篇:基于EPICS的320kV束线控制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