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管内衬修复技术在北京污水管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非开挖修复技术概况 | 第11-18页 |
1.2.1 主要方法 | 第11-16页 |
1.2.2 主要优势 | 第16-18页 |
1.3 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8-20页 |
1.3.1 国外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国内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短管内衬施工方案 | 第22-4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2-26页 |
2.2 作业空间气体检测 | 第26-29页 |
2.2.1 检测气体种类及限值 | 第28页 |
2.2.2 检测点的布设 | 第28页 |
2.2.3 检测方法及步骤 | 第28-29页 |
2.3 空间清淤施工 | 第29-32页 |
2.3.1 施工机械 | 第29-30页 |
2.3.2 管道清理 | 第30-31页 |
2.3.3 管道内窥摄像检测 | 第31-32页 |
2.3.4 质量控制要点 | 第32页 |
2.4 修复施工 | 第32-46页 |
2.4.1 牵拉式施工 | 第32-36页 |
2.4.2 顶推式施工 | 第36-37页 |
2.4.3 管道注浆施工 | 第37-39页 |
2.4.4 端头处理 | 第39-40页 |
2.4.5 CCTV检测 | 第40-43页 |
2.4.6 闭气试验 | 第43-46页 |
2.5 应用效益分析 | 第46-49页 |
2.5.1 修复效果 | 第46-47页 |
2.5.2 经济效益 | 第47-48页 |
2.5.3 社会效益 | 第48-49页 |
第3章 短管内衬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 第49-58页 |
3.1 缺陷及问题管道处理技术 | 第49-51页 |
3.1.1 管线错台或障碍物处理技术 | 第49-50页 |
3.1.2 管线弯曲处理技术 | 第50页 |
3.1.3 单体障碍物处理技术 | 第50-51页 |
3.1.4 管道变径处理技术 | 第51页 |
3.2 管道局部塌方小基坑开挖技术 | 第51-55页 |
3.2.1 开挖工作坑 | 第52页 |
3.2.2 支护 | 第52-55页 |
3.2.3 埋管、回填和施工 | 第55页 |
3.3 非常规导流技术 | 第55-58页 |
3.3.1 方案原则 | 第55页 |
3.3.2 工艺流程 | 第55-56页 |
3.3.3 施工导水实例 | 第56-57页 |
3.3.4 导流水泵用量计算 | 第57-58页 |
第4章 短管内衬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 第58-70页 |
4.1 事前控制技术 | 第58-63页 |
4.1.1 组织措施 | 第58页 |
4.1.2 审批措施 | 第58页 |
4.1.3 选材措施 | 第58页 |
4.1.4 管材保护与堆放 | 第58-59页 |
4.1.5 子母口质量标准 | 第59-61页 |
4.1.6 管材检测标准及要求 | 第61-63页 |
4.2 事中控制技术 | 第63-64页 |
4.2.1 现场检查 | 第63页 |
4.2.2 核查工程预检 | 第63页 |
4.2.3 隐蔽工程检查 | 第63-64页 |
4.2.4 各工序过程控制 | 第64页 |
4.3 事后质量验收内容 | 第64-70页 |
4.3.1 分项验收要求 | 第64-69页 |
4.3.2 分项验收重点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