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杭州西湖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研究--以汪庄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的目的第10-11页
        1.1.3 选题的意义第11页
    1.2 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第13-15页
        1.4.1 重点第13页
        1.4.2 难点第13-14页
        1.4.3 关键问题第14-15页
第二章 杭州西湖及汪庄的研究综述第15-30页
    2.1 杭州西湖公共园林的历史文化综述第15-19页
        2.1.1 杭州西湖公共园林的历史由来第15-17页
        2.1.2 杭州西湖公共园林植物群落的历史积累与变迁第17-18页
        2.1.3 杭州西湖园林植物群落的现状分析第18-19页
    2.2 西湖汪庄园林的历史概况第19-29页
        2.2.1 汪庄的选址原则第21-24页
        2.2.2 汪庄的历代平面布局与变革第24-27页
        2.2.3 汪庄园林的历年整修状况第27-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西湖汪庄的园林植物配置分析第30-57页
    3.1 汪庄的植物配置发展历程第30-36页
        3.1.1 汪庄的园林植物配置的历史变迁第30-33页
        3.1.2 汪庄的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分析第33-36页
    3.2 汪庄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第36-53页
        3.2.1 按传统手法配置植物第36-42页
        3.2.2 按观赏特性配置植物第42-47页
        3.2.3 按功能意义配置植物第47-49页
        3.2.4 按生长习性与地理环境配置植物第49-51页
        3.2.5 按人文意境配置植物第51-53页
    3.3 汪庄的园林植物配置的精神、自然和科学属性第53-55页
        3.3.1 汪庄的园林植物配置的精神属性第53-54页
        3.3.2 汪庄的园林植物配置的自然属性第54-55页
        3.3.3 汪庄的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属性第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西湖汪庄的植物种类第57-71页
    4.1 西湖汪庄的乔木类植物种类组成及季相结构第58-64页
        4.1.1 汪庄的乔木类植物种类组成第58-61页
        4.1.2 汪庄的乔木类植物的季相结构第61-64页
    4.2 西湖汪庄的灌木类植物种类组成第64-66页
        4.2.1 汪庄的灌木类植物种类组成第64-65页
        4.2.2 汪庄的灌木类植物的季相结构第65-66页
    4.3 西湖汪庄的滨水类植物种类组成第66-70页
        4.3.1 汪庄的滨水类植物种类组成第66-67页
        4.3.2 汪庄的滨水类植物的季相结构第67-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西湖汪庄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与趋势展望第71-79页
    5.1 西湖汪庄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第71-74页
        5.1.1 本土化的植物群落第71-72页
        5.1.2 丰富多变的空间环境第72页
        5.1.3 季相色彩的丰富变化第72-73页
        5.1.4 鲜明的特色景点主题第73页
        5.1.5 不同的功能需求的满足第73页
        5.1.6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兼顾第73-74页
    5.2 西湖汪庄植物配植的设计趋向性第74-75页
        5.2.1 大力丰富园林本土化植物种类第74-75页
        5.2.2 全面结合杭州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第75页
    5.3 西湖汪庄对于现代公共园林植物配置的启示第75-79页
        5.3.1 现代公共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文化转换第75-76页
        5.3.2 现代公共园林植物配置中自然生态的设计模式第76-77页
        5.3.3 现代公共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功能转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角钢约束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
下一篇:不同生理阶段奶牛瘤胃细菌菌群数量与多样性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