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凝汽器(火积)耗散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火积)及其理论的提出 | 第10-11页 |
1.3 (火积)耗散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对比电势能分析(火积)耗散计算 | 第14-20页 |
2.1 导电系统电势能耗散 | 第14-16页 |
2.1.1 电功与电势能 | 第14页 |
2.1.2 电势能耗散计算 | 第14-16页 |
2.2 导热系统与(火积)耗散 | 第16-18页 |
2.2.1 热力功与(火积) | 第16-17页 |
2.2.2 (火积)耗散计算 | 第17-18页 |
2.3 讨论及结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火积)耗散率概念、原理及理论方程 | 第20-23页 |
3.1 (火积)的定义 | 第20页 |
3.2 (火积)平衡方程 | 第20-21页 |
3.3 传热温差导致(火积)耗散率 | 第21页 |
3.4 流体流动阻力导致(火积)耗散率 | 第21-2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4章 凝汽器基本理论 | 第23-36页 |
4.1 凝汽器的重要性与作用 | 第23-24页 |
4.2 凝汽器的分类 | 第24页 |
4.3 凝汽器的传热过程 | 第24-25页 |
4.4 凝汽器基本理论计算 | 第25-28页 |
4.5 凝汽器具体(火积)耗散率计算 | 第28-30页 |
4.5.1 管内冷却水对流换热(火积)耗散率 | 第28-29页 |
4.5.2 管内污垢导热产生(火积)耗散率 | 第29页 |
4.5.3 管壁导热产生(火积)耗散率 | 第29页 |
4.5.4 凝结液膜导热产生(火积)耗散率 | 第29页 |
4.5.5 管外蒸汽冷凝传热产生(火积)耗散率 | 第29-30页 |
4.6 凝汽器传热过程计算 | 第30-36页 |
4.6.1 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计算 | 第30-31页 |
4.6.2 凝汽器各部分传热热阻计算 | 第31-36页 |
第5章 实例计算与分析 | 第36-43页 |
5.1 热力和水力计算前若干数据准备 | 第36页 |
5.2 凝汽器热力和水力计算 | 第36-39页 |
5.3 凝汽器传热过程计算 | 第39-41页 |
5.3.1 冷却水对流换热 | 第39-40页 |
5.3.2 管内侧污垢导热换热 | 第40页 |
5.3.3 管壁导热换热 | 第40页 |
5.3.4 管外蒸汽对流换热 | 第40-41页 |
5.4 凝汽器各传热过程(火积)耗散率计算 | 第41-43页 |
5.4.1 冷却水对流换热(火积)耗散率 | 第41页 |
5.4.2 管内污垢导热产生(火积)耗散率 | 第41页 |
5.4.3 管壁导热产生(火积)耗散率 | 第41页 |
5.4.4 凝结液膜导热产生(火积)耗散率 | 第41-42页 |
5.4.5 管外蒸汽冷凝传热产生(火积)耗散率 | 第42-43页 |
第6章 凝汽器(火积)耗散分析 | 第43-49页 |
6.1 凝汽器内部(火积)耗散率分布 | 第43-44页 |
6.2 双压凝汽器(火积)耗散率 | 第44-46页 |
6.3 最佳循环倍率的确定 | 第46-4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