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清肝脂胶囊的研究
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脂肪肝概述 | 第9页 |
·发病因素 | 第9-11页 |
·乙醇 | 第9-10页 |
·细胞因子 | 第10页 |
·胰岛素抵抗 | 第10-11页 |
·其他 | 第11页 |
·治疗手段 | 第11-13页 |
·器械治疗 | 第11页 |
·胰岛素敏化剂 | 第11-12页 |
·血脂调节剂 | 第12页 |
·抗氧化剂 | 第12-13页 |
·其他 | 第13页 |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 | 第13-15页 |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 第13页 |
·中药治疗脂肪肝 | 第13-15页 |
第2章 制备工艺研究 | 第15-30页 |
·处方的确定 | 第15-16页 |
·黄芩 | 第15页 |
·黄芪 | 第15页 |
·泽泻 | 第15页 |
·赤芍 | 第15页 |
·枸杞子 | 第15-16页 |
·苍术 | 第16页 |
·白术 | 第16页 |
·郁金 | 第16页 |
·药材的提取方法分析 | 第16页 |
·药材的前处理 | 第16页 |
·药材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16页 |
·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6-25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16-17页 |
·黄芩,黄芪的提取工艺优选 | 第17-21页 |
·泽泻等六味药材的水煎煮工艺的优选 | 第21-25页 |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25-26页 |
·剂型的选择 | 第25页 |
·吸潮现象的解决 | 第25页 |
·不同浓度乙醇制粒效果考察 | 第25-26页 |
·颗粒的性能指标 | 第26页 |
·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26-27页 |
·中试生产研究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质量标准研究 | 第30-49页 |
·前言 | 第30页 |
·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30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0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30页 |
·药材及辅料的质量标准 | 第30-32页 |
·黄芩 | 第30页 |
·苍术 | 第30-31页 |
·黄芪 | 第31页 |
·白术 | 第31页 |
·郁金 | 第31页 |
·赤芍 | 第31页 |
·泽泻 | 第31页 |
·枸杞子 | 第31页 |
·微晶纤维素 | 第31-32页 |
·鉴别 | 第32-35页 |
·黄芪的薄层鉴别 | 第32页 |
·枸杞子的薄层鉴别 | 第32-33页 |
·赤芍的薄层鉴别 | 第33-34页 |
·黄芩的薄层鉴别 | 第34-35页 |
·检查 | 第35-37页 |
·装量差异检查 | 第35页 |
·崩解时限的测定 | 第35-36页 |
·水分测定 | 第36页 |
·重金属的检查 | 第36页 |
·砷盐的检查 | 第36页 |
·微生物限度检查 | 第36-37页 |
·含量测定 | 第37-49页 |
·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 第37-42页 |
·清肝脂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 第42-49页 |
第4章 稳定性研究 | 第49-57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49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9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49页 |
·考核项目 | 第49-50页 |
·性状 | 第49页 |
·鉴别 | 第49页 |
·水分测定 | 第49页 |
·装量差异 | 第49-50页 |
·崩解时限 | 第50页 |
·含量测定 | 第50页 |
·微生物限度检查 | 第50页 |
·考核方法 | 第50页 |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50页 |
·长期试验(室温稳定性试验) | 第50页 |
·考核结果 | 第50页 |
·结论 | 第50-57页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结果 | 第57-58页 |
·制备工艺研究 | 第57页 |
·质量标准研究 | 第57页 |
·稳定性考察部分 | 第57页 |
·功能主治 | 第57页 |
5 1.5 用法与用量 | 第57-58页 |
·注意 | 第58页 |
·贮藏 | 第58页 |
·规格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中文摘要 | 第64-65页 |
ABSTRACT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