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毕飞宇小说中的乡村书写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乡村想象的类型第18-26页
    第一节 历史书写中的乡村第18-21页
        一、理想乡村的寄托第19-20页
        二、生命思考的乡村想象第20-21页
    第二节 现实书写中的乡村第21-26页
        一、城市书写中的乡村侧影第22-23页
        二、日常生活中的乡村场景第23-26页
第二章 暴力、权力与文化:乡村世界的图景第26-50页
    第一节 乡村的“文革”暴力第26-32页
        一、乡村“文革”的日常性与隐蔽性第27-30页
        二、乡村“文革”暴力的反思第30-32页
    第二节 乡村权力的三个维度第32-39页
        一、乡村“官场”权力第33-35页
        二、乡村家庭权力第35-38页
        三、乡村“民间团体”权力第38-39页
    第三节 乡村的文化书写第39-50页
        一、乡村的民俗风情第39-43页
        二、乡村的乡土伦理第43-46页
        三、乡村的“体制性”第46-50页
第三章 乡村人物第50-78页
    第一节 人物群像及其命运第50-66页
        一、孤独的少女与世故的妇女第50-58页
        二、成长中的少年与“缺席”的父辈第58-62页
        三、被遗弃的外来者——“知青”与“右派”第62-66页
    第二节 人性的扭曲与变异第66-71页
        一、潜在的人性之恶第67-68页
        二、欲望下的人性挣扎第68-69页
        三、精神上的人性扭曲第69-71页
    第三节 审视与反思:乡村人性的深度观照第71-78页
        一、乡村温情的诗意表达第71-72页
        二、乡村世界的“国民性”批判第72-78页
第四章 乡村的叙事方式第78-94页
    第一节 叙事视角第78-84页
        一、儿童视角的选择第78-82页
        二、“第二”人称的运用第82-84页
    第二节 语言策略第84-94页
        一、方言俗语第85-88页
        二、“政治话语”日常化第88-90页
        三、修辞的多样性第90-94页
结语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作者简历第104-10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布衣文人姚世钰研究
下一篇:网络抗战小说电视剧改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