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晶致色机理和优化处理研究
作者简历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选题特点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实验设备与实验内容 | 第13-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测试及工作量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概述 | 第17-25页 |
2.1 α石英概述 | 第17-19页 |
2.1.1 α石英结晶学简介 | 第17-19页 |
2.2 紫晶概述 | 第19-25页 |
2.2.1 紫晶的宝石学、矿物学性质概述 | 第19-20页 |
2.2.2 紫晶的巴西双晶及布儒斯特纹概述 | 第20-21页 |
2.2.3 紫晶致色机理概述 | 第21-25页 |
第三章 紫晶样品的宝石学性质及大型仪器测试研究 | 第25-64页 |
3.1 样品介绍 | 第25-30页 |
3.1.1 东非紫晶样品描述 | 第25-28页 |
3.1.2 天然与合成紫黄晶样品描述 | 第28-30页 |
3.2 特征内含物观察 | 第30-39页 |
3.2.1 东非紫晶内含物 | 第30-36页 |
3.2.2 天然及合成紫黄晶内含物 | 第36-39页 |
3.3 拉曼光谱实验 | 第39-42页 |
3.3.1 拉曼光谱简介 | 第39页 |
3.3.2 技术参数与实验样品 | 第39页 |
3.3.3 拉曼光谱实验小结 | 第39-42页 |
3.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 | 第42-47页 |
3.4.1 紫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简介 | 第42-43页 |
3.4.2 技术参数与实验样品 | 第43-44页 |
3.4.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小结 | 第44-47页 |
3.5 中红外吸收光谱实验 | 第47-53页 |
3.5.1 紫晶的中红外吸收光谱简介 | 第47-48页 |
3.5.2 技术参数与实验样品 | 第48-49页 |
3.5.3 中红外吸收光谱实验小结 | 第49-53页 |
3.6 化学成分及Fe元素价态测试 | 第53-62页 |
3.6.1 东非紫晶化学成分测试 | 第53-55页 |
3.6.2 紫晶中Fe元素价态测试 | 第55-62页 |
3.7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热处理实验 | 第64-78页 |
4.1 管式炉与温度校正 | 第64-65页 |
4.2 热处理记录 | 第65-77页 |
4.2.1 热处理样品描述与记录 | 第65-67页 |
4.2.2 热处理中红外吸收光谱 | 第67-76页 |
4.2.3 热处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76-77页 |
4.3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电子辐照处理实验 | 第78-94页 |
5.1 辐射设备与剂量标定 | 第78-79页 |
5.2 辐照处理记录 | 第79-87页 |
5.2.1 辐照处理样品描述与记录 | 第79-82页 |
5.2.2 辐照处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颜色 | 第82-85页 |
5.2.3 辐照处理中红外光谱与结构水 | 第85-87页 |
5.3 紫黄晶颜色复原恢复实验 | 第87-93页 |
5.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记录 | 第87-88页 |
5.3.2 中红外吸收光谱记录 | 第88-92页 |
5.3.3 紫黄晶颜色复原的相关讨论 | 第92-93页 |
5.4 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讨论与总结 | 第94-104页 |
6.1 致色机理讨论 | 第94-98页 |
6.2 加工与优化处理讨论 | 第98-101页 |
6.2.1 紫晶加工方向讨论 | 第98页 |
6.2.2 紫晶热处理讨论 | 第98-100页 |
6.2.3 紫晶辐照处理讨论 | 第100-101页 |
6.3 总结 | 第101-102页 |
6.4 局限和反思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