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业转板动因及效应研究--以拓斯达公司转板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框架设计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1 转板概念 | 第18页 |
2.1.2 转板动因概念 | 第18页 |
2.1.3 转板效应概念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18-19页 |
2.2.2 信息传递理论 | 第19-20页 |
3 新三板企业转板分析 | 第20-26页 |
3.1 新三板特点 | 第20页 |
3.2 新三板企业转板现状 | 第20-22页 |
3.2.1 新三板企业转板方式 | 第20-21页 |
3.2.2 新三板企业转板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3.3 新三板企业转板动因分析 | 第22-24页 |
3.3.1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 | 第22-23页 |
3.3.2 企业具备上市条件 | 第23-24页 |
3.4 新三板企业转板效应分析 | 第24-26页 |
3.4.1 发展能力的变化 | 第24-25页 |
3.4.2 融资能力的变化 | 第25-26页 |
4 拓斯达公司转板案例分析 | 第26-39页 |
4.1 公司介绍 | 第27页 |
4.2 拓斯达转板动因分析 | 第27-32页 |
4.2.1 经营规模变化分析 | 第27-29页 |
4.2.2 产品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4.2.3 持续经营能力分析 | 第30-31页 |
4.2.4 财务指标分析 | 第31-32页 |
4.3 拓斯达转板效应分析 | 第32-35页 |
4.3.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4.3.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4.3.3 成长能力分析 | 第34页 |
4.3.4 现金流量分析 | 第34-35页 |
4.4 转板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4.4.1 转板动因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4.4.2 转板效应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4.3 案例总结 | 第37-39页 |
5 新三板转板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39-42页 |
5.1 新三板市场方面 | 第39页 |
5.2 配套制度方面 | 第39-40页 |
5.3 转板通道方面 | 第40-4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