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7-18页 |
1 绪论 | 第18-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30页 |
2.1 褐煤的分选加工现状 | 第21-22页 |
2.2 褐煤的表面性质及其与可浮性的关系 | 第22页 |
2.3 褐煤浮选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2.4 浮选表面改性概述 | 第27-28页 |
2.5 浮选条件优化 | 第28-30页 |
3 褐煤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难浮特性 | 第30-45页 |
3.1 褐煤样品的选取 | 第30-31页 |
3.2 傅里叶红外分析褐煤表面主要基团种类 | 第31-32页 |
3.3 XPS分析褐煤表面主要基团含量 | 第32-37页 |
3.4 电子扫描电镜分析褐煤表面形貌特征 | 第37-42页 |
3.5 接触角测量褐煤表面亲/疏水性 | 第42-43页 |
3.6 浮选实验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不同药剂改性试验及其改善可浮性的作用机理 | 第45-66页 |
4.1 试验药剂的选取 | 第45-47页 |
4.2 三种药剂改善褐煤可浮性及其作用机理 | 第47-56页 |
4.3 司盘80改性后捕收剂用量探索 | 第56-57页 |
4.4 司盘80改性后起泡剂用量探索 | 第57-59页 |
4.5 浮选条件优化改善褐煤的浮选效果 | 第59-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磨矿中添加表面改性剂对褐煤浮选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第66-76页 |
5.1 磨矿预处理改性的提出 | 第66页 |
5.2 研磨改善褐煤的浮选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 第66-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