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气照明论文--灯泡、灯管论文--气体放电灯论文

等离子体浓度实时诊断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等离子体测试研究现状第13-36页
    2.1 等离子体基本参数第13-21页
        2.1.1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第13-14页
        2.1.2 等离子体温度第14页
        2.1.3 碰撞频率第14-15页
        2.1.4 朗道长度第15页
        2.1.5 德拜半径第15-16页
        2.1.6 等离子体频率第16-18页
        2.1.7 等离子体响应时间第18-19页
        2.1.8 等离子体的导电性第19-20页
        2.1.9 等离子体的介电性第20-21页
    2.2 等离子体诊断方法研究现状第21-33页
        2.2.1 低温等离子体和高温等离子体第21页
        2.2.2 探针法第21-27页
            2.2.2.1 静电探针第22-24页
            2.2.2.2 磁探针第24-25页
            2.2.2.3 微波共振探针第25-27页
        2.2.3 微波法第27-32页
            2.2.3.1 微波干涉法第28-29页
            2.2.3.2 微波反射法第29-30页
            2.2.3.3 微波谐振腔法第30-31页
            2.2.3.4 微波辐射法第31-32页
        2.2.4 光谱法第32-33页
    2.3 本文所用诊断方法第33-34页
    2.4 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第34-36页
第三章 准光学谐振腔诊断原理第36-49页
    3.1 准光学谐振腔介绍第36-37页
    3.2 准光腔基本参量第37-38页
        3.2.1 曲率因子第37页
        3.2.2 菲涅尔数第37-38页
    3.3 准光腔内场结构及能量分布第38-43页
        3.3.1 高斯波束第38-40页
        3.3.2 高斯波束中的电场和磁场分布第40-43页
    3.4 准光腔的常用参数第43-45页
        3.4.1 束腰半径第43-44页
        3.4.2 谐振频率第44页
        3.4.3 品质因数第44-45页
    3.5 准光腔等离子体诊断理论第45-49页
第四章 准光腔诊断系统设计第49-69页
    4.1 准光腔腔体尺寸第49-53页
        4.1.1 球面镜曲率半径R第49-50页
        4.1.2 准光腔腔长D第50-52页
        4.1.3 准光腔球面镜.径A第52-53页
    4.2 准光腔在 3mm波段的应用分析第53页
    4.3 W波段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第53-60页
        4.3.1 切比雪夫阻抗匹配理论第53-56页
        4.3.2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仿真设计第56-60页
    4.4 准光腔耦合装置第60-61页
    4.5 等离子体源—氙灯装置第61-64页
        4.5.1 气体放电灯的基本原理第62页
        4.5.2 长弧氙灯装置第62-64页
        4.5.3 氙灯等离子体的估算第64页
    4.6 氙灯移动平台设计第64-65页
    4.7 诊断系统集成及诊断流程第65-67页
        4.7.1 诊断系统集成第65-66页
        4.7.2 诊断流程第66-67页
    4.8 测试软件第67-69页
第五章 诊断结果与误差分析第69-79页
    5.1 诊断结果第69-77页
        5.1.1 8mm波段诊断结果第69-74页
        5.1.2 3mm波段诊断结果第74-77页
    5.2 误差分析第77-79页
第六章 结论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随机PWM调制的变流器研究
下一篇:电力系统信息机房环境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