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潮滩湿地植物对磷素迁移转化及截留的影响机制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2页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7页
        1.1.1 湿地植物对沉积物磷的截留作用第15-16页
        1.1.2 湿地沉积物-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第16-18页
        1.1.3 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级研究第18-23页
        1.1.4 磷酸酶对磷素形态转化及截留的作用研究第23-24页
        1.1.5 微生物对磷素形态转化及截留的作用研究第24-27页
    1.2 立项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7-28页
        1.2.1 立项背景第27-28页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32页
        1.3.1 研究区概况第28-29页
        1.3.2 研究内容第29-31页
        1.3.3 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潮滩湿地植物中磷的迁移转化第32-47页
    2.1 前言第32-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2.2.1 植物生物量动态调查第33-34页
        2.2.2 凋落物分解实验第34页
        2.2.3 样品理化分析第34-35页
        2.2.4 数理统计第3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5-43页
        2.3.1 植物生物量及磷含量季节变化第35-37页
        2.3.2 植物磷储量的季节变化第37-38页
        2.3.3 植物凋落物分解特性第38-43页
        2.3.4 主要环境因子与枯死物分解的相关关系第43页
    2.4 讨论第43-46页
        2.4.1 植物对磷的吸收转移及其意义第43-44页
        2.4.2 枯落物分解及磷素释放影响因素分析第44-46页
    2.5 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潮滩沉积物磷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子第47-63页
    3.1 前言第47-4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3.2.1 沉积物样品采集第48-49页
        3.2.2 样品理化分析第49页
        3.2.3 磷形态分级方法第49页
        3.2.5 数理统计第4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9-58页
        3.3.1 沉积物理化特征第49-52页
        3.3.2 沉积物磷素形态分布特征第52-54页
        3.3.3 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第54-58页
    3.4 讨论第58-61页
        3.4.1 沉积物理化特性对磷素形态分布的影响第58-59页
        3.4.2 植被类型对磷素形态分布的影响第59-60页
        3.4.3 沉积物磷素形态转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第60-61页
    3.5 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潮滩沉积物磷的界面过程研究第63-74页
    4.1 前言第63-6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4-66页
        4.2.1 沉积物样品采集和分析第64页
        4.2.2 磷酸盐吸附动力学实验第64-65页
        4.2.3 磷酸盐等温吸附实验第65-6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6-70页
        4.3.1 沉积物磷素吸附动力学过程第66-68页
        4.3.2 沉积物磷素等温吸附平衡过程第68-70页
        4.3.3 沉积物磷吸附参数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第70页
    4.4 讨论第70-73页
        4.4.1 沉积物磷素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第70-71页
        4.4.2 与周边区域沉积物磷素吸附特征的比较第71页
        4.4.3 植物影响下沉积物性质对磷素吸附特征的影响第71-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微生物和酶活性对磷形态分布及转化的影响第74-89页
    5.1 前言第74-75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5-78页
        5.2.1 沉积物样品采集第75页
        5.2.2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第75页
        5.2.3 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第75-76页
        5.2.4 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结构多样性第76页
        5.2.5 数据统计第76-7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8-85页
        5.3.1 不同植被类型下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第78-79页
        5.3.2 不同植被类型下沉积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第79-83页
        5.3.3 不同植被类型下沉积物微生物结构多样性第83-84页
        5.3.4 沉积物生物化学性质与磷形态的相关性第84-85页
    5.4 讨论第85-88页
        5.4.1 植物对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磷形态转化的关系第85-86页
        5.4.2 植物对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磷形态转化的关系第86-88页
    5.5 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潮滩植物-沉积物系统对磷素截留效应评价第89-95页
    6.1 前言第89-90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90-91页
        6.2.1 采样与分析第90页
        6.2.2 数据统计第90-91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91-94页
        6.3.1 沉积物-植物系统磷储量及分配第91-92页
        6.3.2 潮滩植物对磷的吸收及其截留作用第92页
        6.3.3 潮滩颗粒沉积对磷的截留作用评价第92-94页
    6.4 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9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95-97页
        7.1.1 潮滩湿地植物中磷的迁移转化第95页
        7.1.2 潮滩沉积物磷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子第95-96页
        7.1.3 潮滩沉积物磷的界面过程研究第96页
        7.1.4 微生物和酶活性对磷形态及分布转化的影响第96页
        7.1.5 潮滩植物-沉积物系统对磷素截留效应评价第96-97页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97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5页
作者简历第115-116页
图索引/Index of figures第116-117页
表索引/Index of tables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速流中机翼及壁板非线性颤振的主动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鄱阳湖区蚌湖重金属及氮的生物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