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2.1 煤矿天然放射性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2.2 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概况 | 第14-15页 |
1.3 地下水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1.3.1 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基本步骤 | 第15-16页 |
1.3.2 地下水模型求解方法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地质环境概况 | 第18-29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2 气象与水文 | 第18-19页 |
2.2.1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2.2.2 水系条件 | 第18-19页 |
2.3 地质条件 | 第19-25页 |
2.3.1 区域地质 | 第19-21页 |
2.3.2 矿井地质 | 第21-25页 |
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9页 |
2.4.1 区域水文地质 | 第25-26页 |
2.4.2 矿井水文地质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地下水流场模拟与预测 | 第29-48页 |
3.1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29-31页 |
3.1.1 含水层结构 | 第29页 |
3.1.2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 第29-31页 |
3.2 地下水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3.3 应用Modflow建立水流模型 | 第32-41页 |
3.3.1 计算区域剖分(空间离散) | 第32页 |
3.3.2 模拟期的确定 | 第32-34页 |
3.3.3 边界条件 | 第34页 |
3.3.4 初始条件 | 第34页 |
3.3.5 源汇项的处理 | 第34页 |
3.3.6 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 | 第34-37页 |
3.3.7 模型识别与验证 | 第37-41页 |
3.4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水位、水量、影响范围的影响预测与评价 | 第41-48页 |
3.4.1 石炭—二叠系裂隙含水层 | 第41-42页 |
3.4.2 奥陶系裂隙含水层 | 第42-48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模拟 | 第48-63页 |
4.1 污染源强分析 | 第48-49页 |
4.2 地下水水流模型 | 第49-54页 |
4.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9-50页 |
4.2.2 水流运移数学模型 | 第50页 |
4.2.3 水流模型建立 | 第50-54页 |
4.3 污染物迁移模拟及预测 | 第54-63页 |
4.3.1 溶质迁移数学模型 | 第54-55页 |
4.3.2 污染物迁移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6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结论分析及建议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