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5 论文的特色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内外公务用车管理比较分析 | 第14-20页 |
2.1 国外公务用车管理方式比较 | 第14-15页 |
2.1.1 美国公务用车管理方式 | 第14页 |
2.1.2 德国公务用车管理方式 | 第14页 |
2.1.3 俄罗斯和日本公务用车管理方式 | 第14-15页 |
2.2 我国典型地区公务用车管理现状 | 第15-18页 |
2.2.1 安徽省公务用车管理现状 | 第15-16页 |
2.2.2 江苏省常熟市公务用车管理现状 | 第16-17页 |
2.2.3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公务用车管理现状 | 第17-18页 |
2.3 国内外公务用车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第18-19页 |
2.3.1 国外公车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 第18-19页 |
2.3.2 国内公车管理改革的启示 | 第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公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27页 |
3.1 黑龙江省公务用车管理现状 | 第20-23页 |
3.1.1 哈尔滨市公车改革试点情况 | 第21页 |
3.1.2 大庆市公车改革试点情况 | 第21-22页 |
3.1.3 齐齐哈尔市公车改革试点情况 | 第22-23页 |
3.2 黑龙江省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3.2.1 公务用车数量增多,规模膨胀 | 第23页 |
3.2.2 公车私用难消除 | 第23-24页 |
3.2.3 不公正情绪滋生 | 第24页 |
3.2.4 节约支出效果不明显 | 第24-25页 |
3.3 黑龙江省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3.3.1 文化因素 | 第25页 |
3.3.2 历史因素 | 第25页 |
3.3.3 制度设计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公车改革方案构建 | 第27-36页 |
4.1 黑龙江省公务用车改革模式比较分析与选择 | 第27-29页 |
4.1.1 货币化车改模式 | 第27-28页 |
4.1.2 公车集中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4.1.3 复合模式 | 第29页 |
4.2 黑龙江省公车管理改革方案构建 | 第29-33页 |
4.2.1 总体设想 | 第29-30页 |
4.2.2 基本原则 | 第30页 |
4.2.3 具体方案 | 第30-33页 |
4.3 预期效果 | 第33-34页 |
4.3.1 社会效益 | 第33页 |
4.3.2 经济效益 | 第33-34页 |
4.4 改革可能带来的新问题 | 第34-35页 |
4.4.1 交通补贴标准不合理 | 第34-35页 |
4.4.2 监督机制不奏效 | 第35页 |
4.4.3 工作效率下降 | 第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公车管理改革配套保障措施 | 第36-39页 |
5.1 健全法律法规 | 第36页 |
5.2 建立动态科学的补贴标准 | 第36-37页 |
5.3 严格加强监管 | 第37页 |
5.4 推进配套制度改革 | 第37-3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