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止血方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脾肾两虚型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观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1-42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1-1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1 随机分组 | 第13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3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15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1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5-21页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15-18页 |
3.2 临床疗效结果 | 第18-20页 |
3.3 实验室指标结果 | 第20-21页 |
3.4 复发率观察 | 第21页 |
3.5 安全性分析 | 第21页 |
4 讨论 | 第21-29页 |
4.1 围绝经期功血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 第22-23页 |
4.2 武权生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证经验 | 第23页 |
4.3 固本止血方的组方分析及药理作用 | 第23-27页 |
4.4 安宫黄体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第27-29页 |
5 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5.1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9页 |
5.2 实验室指标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6 固本止血方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30-32页 |
6.1 改善贫血 | 第30页 |
6.2 改善凝血功能 | 第30页 |
6.3 促进子宫内膜脱落 | 第30-31页 |
6.4 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1 结论 | 第32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42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42-53页 |
1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功血的研究 | 第42-46页 |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42-43页 |
1.2 治疗 | 第43-46页 |
1.3 小结 | 第46页 |
2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功血的研究 | 第46-50页 |
2.1 病因病机 | 第46-47页 |
2.2 治疗 | 第47-49页 |
2.3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