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主要问题 | 第12-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2-16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3 本文研究的立足点 | 第22页 |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3.3 研究内容的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 第28-48页 |
2.1 大空间马鞍形薄壳结构的基础模型建立 | 第28-30页 |
2.1.1 基础结构模型 | 第28页 |
2.1.2 基础模型结构厚度的取值 | 第28-29页 |
2.1.3 结构坡度验算 | 第29-30页 |
2.2 基于 Sap2000 (V15)的大空间马鞍形薄壳结构基础模型结构强度验算 | 第30-36页 |
2.2.1 结构强度验证的依据 | 第30-32页 |
2.2.2 C40~C60 各级混凝土强度条件下的基础模型的应力水平模拟 | 第32-34页 |
2.2.3 小结 | 第34-36页 |
2.3 基于 C40 基础模型的整体式覆土均布荷载的适应性探讨 | 第36-46页 |
2.3.1 影响结构整体式覆土荷载取值的关键性因素 | 第36页 |
2.3.2 整体式覆土均布荷载值的设定依据 | 第36-38页 |
2.3.3 基于 C40 基础模型的整体式覆土荷载的适应性数据分析 | 第38-45页 |
2.3.4 基于整体式覆土荷载的结构材料的消耗增长量计算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节能的适应性研究 | 第48-65页 |
3.1 屋顶绿化的节能技术研究背景 | 第48-50页 |
3.1.1 基于实验测试的研究背景 | 第48-49页 |
3.1.2 基于软件模拟的研究背景 | 第49页 |
3.1.3 软件的还原模拟测试 | 第49-50页 |
3.2 整体式覆土屋盖体系的节能关键因素 | 第50-53页 |
3.2.1 从构造层次的角度考虑 | 第50-51页 |
3.2.2 从材料参数(关键构造层次)的角度考虑 | 第51-53页 |
3.3 整体式覆土屋盖体系的节能规范验算 | 第53-54页 |
3.3.1 节能验算的依据 | 第53页 |
3.3.2 种植基质类型与厚度的组合方式与验算结果 | 第53-54页 |
3.4 基于 Energy Plus & Design Builder 的节能模拟与分析 | 第54-64页 |
3.4.1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3.4.2 整体式覆土屋盖体系的能耗模拟 | 第56-64页 |
3.4.3 基于 100mm 基质土壤厚度的全年节电量估算 | 第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构造的适应性研究 | 第65-84页 |
4.1 覆土屋盖的种植基质选型 | 第65-70页 |
4.1.1 常用种植基质的类型 | 第65页 |
4.1.2 基于屋盖结构与构造形式的种植基质选型 | 第65-66页 |
4.1.3 种植基质的防滑措施 | 第66-68页 |
4.1.4 种植基质的防风措施 | 第68-69页 |
4.1.5 种植基质的维护措施 | 第69-70页 |
4.2 植被层 | 第70-75页 |
4.2.1 植物选型 | 第70-73页 |
4.2.2 植物类型的组合方式与选择 | 第73-75页 |
4.3 排(蓄)水层 | 第75-77页 |
4.3.1 排水分区 | 第75页 |
4.3.2 传统与新型排(蓄)水层材料对比 | 第75-77页 |
4.4 耐根穿刺层与防水层 | 第77-79页 |
4.4.1 防水层的材料选型 | 第78页 |
4.4.2 耐根穿刺层与防水层的组合方式 | 第78-79页 |
4.5 构造层次汇总 | 第79-81页 |
4.5.1 构造设计示意图 | 第79-81页 |
4.5.2 构造材料的消耗增长量计算 | 第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4-86页 |
5.1 结论 | 第84-85页 |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附录 | 第89-110页 |
(一)结构部分:壳面中心点内力计算数据 | 第89-101页 |
(1)C40-120mm | 第89-90页 |
(2)C40-130mm | 第90-91页 |
(3)C40-140mm | 第91-93页 |
(4)C40-150mm | 第93-94页 |
(5)C40-160mm | 第94-96页 |
(6)C40-170mm | 第96-97页 |
(7)C40-180mm | 第97-98页 |
(8)C40-190mm | 第98-100页 |
(9)C40-200mm | 第100-101页 |
(二)节能部分:逐日能耗计算数据(制冷部分节选) | 第101-110页 |
(1)绿化屋顶(覆土厚度为 100mm、植物高度为 100mm) | 第101-105页 |
(2)裸露屋顶 | 第105-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件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