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铜渣的主要组成及特征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对铜渣的研究概况 | 第17-27页 |
1.3.1 铜渣中金属的资源化利用 | 第17-26页 |
1.3.1.1 铜渣的火法贫化 | 第17-19页 |
1.3.1.2 铜渣的选矿法贫化 | 第19-21页 |
1.3.1.3 铜渣的生物法贫化 | 第21-22页 |
1.3.1.4 铜渣的湿法浸出 | 第22-26页 |
1.3.2 铜渣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3.3 铜渣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铜冶炼水淬渣的渣样分析及实验方法 | 第31-43页 |
2.1 实验原料化学组成分析 | 第31页 |
2.2 实验原料物相分析 | 第31-32页 |
2.3 实验原料的形貌分析 | 第32-34页 |
2.4 实验流程 | 第34-36页 |
2.5 实验步骤 | 第36-43页 |
第三章 铜冶炼水淬渣中铜和锌的氧化氨浸实验研究 | 第43-63页 |
3.1 浸出过程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7页 |
3.1.1 浸出过程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3.1.2 浸出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7页 |
3.3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3.4 实验结果指标计算 | 第48-49页 |
3.4.1 铜浸出率的计算 | 第48-49页 |
3.4.2 锌浸出率的计算 | 第49页 |
3.5 铜冶炼水淬渣中铜和锌的氧化氨浸实验 | 第49-60页 |
3.5.1 液固比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2 温度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3 浸取时间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3.5.4 粒径大小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3.5.5 搅拌速度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6 过硫酸铵用量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7-59页 |
3.5.7 氨水浓度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四章 铜氨浸出液中回收铜的研究 | 第63-75页 |
4.1 理论分析 | 第63-65页 |
4.2 铜氨浸出液中回收铜的实验 | 第65-73页 |
4.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65-66页 |
4.2.2 实验指标计算 | 第66-67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3页 |
4.2.3.1 硫化铵用量对铜回收率及硫化铜纯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4.2.3.2 反应温度对铜回收率及硫化铜纯度的影响 | 第68-70页 |
4.2.3.3 搅拌速度对铜回收率及硫化铜纯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3.4 反应时间对铜回收率及硫化铜纯度的影响 | 第71-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9页 |
5.1 结论 | 第75-77页 |
5.2 建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7-89页 |
附录B 相关标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