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物理量及符号说明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7页 |
1.1.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燃气利用 | 第14-15页 |
1.1.2 燃气余热用于温差发电的技术与应用 | 第15-17页 |
1.2 燃气余热温差发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 本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1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燃气余热利用温差发电系统测试原理与装置 | 第23-34页 |
2.1 燃气余热回收系统 | 第23-25页 |
2.1.1 典型的燃气具介绍及其热量回收原理 | 第23-24页 |
2.1.2 燃气具的热回收 | 第24-25页 |
2.2 温差发电系统 | 第25-29页 |
2.2.1 温差发电基础原理 | 第25-26页 |
2.2.2 温差发电系统设计 | 第26-27页 |
2.2.3 温差发电系统实物台 | 第27-29页 |
2.2.4 热电偶的布置 | 第29页 |
2.3 LED 照明系统 | 第29-31页 |
2.3.1 电源稳定-相变储能介绍 | 第29-30页 |
2.3.2 LED 灯具 | 第30-31页 |
2.4 燃气余热温差发电及其 LED 应用系统实验平台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 | 第34-37页 |
3.1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3.1.1 温差发电系统的组装与实验步骤 | 第34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燃气热水器温差发电系统工作性能研究 | 第37-43页 |
4.1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 第37-38页 |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41页 |
4.2.1 燃气热水器表面温度分布 | 第38-39页 |
4.2.2 水流量对温差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3 燃气压力对温差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4 组件串并联方式对温差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燃气余热温差发电 LED 照明系统的产业化应用 | 第43-51页 |
5.1 项目的目标、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 | 第43-44页 |
5.1.1 项目目标的确定及其主要依据 | 第43页 |
5.1.2 项目范围的选择及其主要依据 | 第43页 |
5.1.3 研究内容 | 第43-44页 |
5.2 主要技术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44-46页 |
5.2.1 主要技术内容 | 第44页 |
5.2.2 工艺流程 | 第44-46页 |
5.3 生产方案 | 第46-47页 |
5.4 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 第47-48页 |
5.4.1 市场前景 | 第47页 |
5.4.2 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 | 第47-48页 |
5.5 温差ΔT对四种 LED 发光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5.6 四种 LED 最大功率随温差ΔT 的变化 | 第49-5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