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新时期纳西族作家的小说创作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引言第9-20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第10-11页
        一、 纳西族小说缺乏文学批评研究第10页
        二、 对纳西文化的解读第10-11页
        三、 对纳西族作家的客观评价第11页
    第二节 纳西族作家小说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 宏观研究第11-12页
        二、 文化审美特征分析第12页
        三、 文本文化分析第12-14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第14页
    第四节 主要术语界定第14-18页
        一、 “新时期”第14-16页
        二、 作家类型第16-17页
        三、 文化认同第17-18页
    第五节 纳西族作家的小说价值和意义第18-20页
        一、 有利于纳西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第18页
        二、 有利于纳西族作家文学的成熟第18-20页
第一章 纳西族小说作家的类型第20-42页
    第一节 “本源派生—文化自律”型第20-27页
        一、 木丽春及其作品第21-23页
        二、 沙蠡及其作品第23-27页
    第二节 “借腹怀胎——认祖归宗”型第27-40页
        一、 戈阿干及其作品第28-30页
        二、 蔡晓玲及其创作第30-34页
        三、 和晓梅及其创作第34-40页
    第三节 “游离本源——文化他附”型第40-42页
        一、 王丕震及其作品第40-42页
第二章 新时期纳西族作家小说创作异同第42-56页
    第一节 纳西族小说作家的相似性第42-52页
        一、 多元文化的影响第43-45页
        二、 坚守纳西文化的“根”第45-48页
        三、 汉语表达双语思维第48-52页
    第二节 纳西族小说作家的差异性第52-56页
        一、 对民族文化的态度不同第52-53页
        二、 对题材选择的侧重点不同第53-54页
        三、 小说创作方式的不同第54-56页
第三章 纳西作家小说审美“原型”的显现第56-71页
    第一节 情死文化第56-59页
        一、 对情死过程的描写第57-58页
        二、 对情死文化的思考第58-59页
    第二节 东巴文化第59-62页
        一、 治疗心灵的智者第60-61页
        二、 治疗肉体的医者第61-62页
    第三节 神话史诗第62-66页
        一、 《创世纪》的祖先溯源第62-64页
        二、 《鲁般鲁饶》的爱情绝唱第64-65页
        三、 《黑白之战》的自然分界第65-66页
    第四节 火塘文化第66-68页
        一、 生活发展的见证第66-67页
        二、 文化象征的存在第67-68页
    第五节 马帮文化第68-71页
        一、 对马帮生活的描写第69页
        二、 对马帮命运的思考第69-71页
第四章 新时期纳西族作家创作发展与缺憾第71-81页
    第一节 追寻主流文学的纳西族小说创作第71-75页
        一、 形式上追求突破第72-73页
        二、 内容上追求新意第73-74页
        三、 思想上追求深刻第74-75页
    第二节 纳西族作家小说的缺憾第75-78页
        一、 纳西族小说创作的缺憾第75-77页
        二、 纳西族小说产生缺憾的原因第77-78页
    第三节 纳西族小说作家的发展方向第78-81页
        一、 提升民族作家文化素质第79页
        二、 以当代纳西族文化生活为创作题材第79-80页
        三、 对其他民族作家的学习第80-81页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洛夫诗歌艺术研究
下一篇:唐宋诗学中的“冲淡”美与“平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