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玄武岩斜坡残积土中粘土矿物的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2 风化成因粘土矿物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自然风化形成的粘土矿物 | 第12-14页 |
1.2.2 人工化学风化形成粘土矿物 | 第14-15页 |
1.2.3 粘土矿物与滑坡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粘土矿物的一般特征 | 第17-22页 |
2.1 粘土矿物 | 第17-18页 |
2.2 主要粘土矿物的矿物学特征 | 第18-22页 |
第三章 头寨沟研究区斜坡残积土粘土矿物的形成机制 | 第22-47页 |
3.1 区域概况 | 第22-26页 |
3.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2页 |
3.1.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3.1.3 地层岩性 | 第23-24页 |
3.1.4 地质构造 | 第24页 |
3.1.5 风化壳特征 | 第24-26页 |
3.2 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26-27页 |
3.2.1 取样 | 第26页 |
3.2.2 制样 | 第26-27页 |
3.3 腐岩内粘土矿物成因 | 第27-34页 |
3.3.1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7-29页 |
3.3.2 显微镜观察 | 第29-31页 |
3.3.3 X-衍射分析 | 第31-32页 |
3.3.4 头寨腐岩内绿泥石及绢云母的成因 | 第32-34页 |
3.4 头寨残积土粘土矿物的形成机制 | 第34-41页 |
3.4.1 X-衍射分析 | 第34-35页 |
3.4.2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5-36页 |
3.4.3 头寨斜坡残积土内蒙脱石的形成机制 | 第36-39页 |
3.4.4 头寨斜坡残积土内高岭石的形成机制 | 第39-41页 |
3.5 头寨斜坡残积土粘土矿物形成的环境约束 | 第41-46页 |
3.5.1 pH值 | 第41-43页 |
3.5.2 有机质 | 第43页 |
3.5.3 气候和土体含水特性 | 第43-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呈贡研究区斜坡残积土粘土矿物的形成机制 | 第47-68页 |
4.1 区域概况 | 第47-51页 |
4.1.1 自然地理 | 第47-48页 |
4.1.2 地层岩性 | 第48-49页 |
4.1.3 地质构造 | 第49页 |
4.1.4 风化壳特征 | 第49-51页 |
4.2 取样 | 第51-53页 |
4.3 呈贡斜坡残积土粘土矿物形成机制 | 第53-62页 |
4.3.1 X-衍射分析 | 第53-56页 |
4.3.2 呈贡斜坡残积土内高岭石的形成机制 | 第56-59页 |
4.3.3 呈贡斜坡残积土内埃洛石的形成机制 | 第59-62页 |
4.4 呈贡斜坡残积土粘土矿物形成的环境约束 | 第62-67页 |
4.4.1 气候 | 第63-64页 |
4.4.2 埃洛石形成的动力学控制 | 第64-65页 |
4.4.3 埃洛石形成过程中的A1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 第68-70页 |
一、结论 | 第68-69页 |
二、认识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