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转GAFPs基因提高对水稻纹枯病抗性效应的评价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1 前言第11-12页
    1.2 抗水稻纹枯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12-20页
        1.2.1 纹枯病发生的概况第12-16页
            1.2.1.1 纹枯病发病症状第13页
            1.2.1.2 立枯丝核菌及其侵染循环第13-15页
            1.2.1.3 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机理第15-16页
        1.2.2 水稻抗纹枯病遗传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2.1 水稻纹枯病抗性遗传方式第17-18页
            1.2.2.2 水稻纹枯病抗性遗传机理及其研究方法第18-19页
        1.2.3 水稻抗纹枯病育种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第20-27页
        1.3.1 转基因植株的研究现状及前景第20-21页
        1.3.2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前景第21-24页
        1.3.3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方法及其安全性评价第24-27页
            1.3.3.1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方法第24-26页
            1.3.3.2 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第26-27页
    1.4 转基因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研究第27-30页
        1.4.1 转植物防卫反应基因对纹枯病抗性的研究第27-29页
        1.4.2 转化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第29-30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主要技术路线第30-32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0-31页
        1.5.2 主要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水稻GAFP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32-41页
    2.1 实验材料第32-34页
        2.1.1 供试水稻材料第32页
        2.1.2 质粒及菌株第32页
        2.1.3 培养基第32-34页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34-36页
        2.2.1 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第34-35页
        2.2.2 愈伤组织的培养及转基因水稻的获得第35-36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2.3.1 GAFP基因产物的效果检测第36页
        2.3.2 根癌农杆菌中植物表达载体的验证第36-38页
            2.3.2.1 PCR及酶切消化验证第36-37页
            2.3.2.2 测序验证第37-38页
        2.3.3 转GAFP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第38-39页
    2.4 讨论第39-41页
        2.4.1 LMNT双感组培特性的摸索第39-40页
            2.4.1.1 外植体的选择第39-40页
            2.4.1.2 分化得苗率低的原因第40页
        2.4.2 转化LMNT双感的原因第40-41页
第三章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1-5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1-46页
        3.1.1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PCR检测第41-42页
        3.1.2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Southern Blot检测第42-44页
            3.1.2.1 探针的标记第42页
            3.1.2.2 DNA酶切、电泳及凝胶处理第42-43页
            3.1.2.3 DNA印迹第43页
            3.1.2.4 杂交第43页
            3.1.2.5 免疫检测第43-44页
        3.1.3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qRT-PCR检测第44-45页
        3.1.4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Western Blot检测第45-46页
            3.1.4.1 水稻总蛋白的提取第45页
            3.1.4.2 蛋白电泳第45-46页
            3.1.4.3 Western杂交第46页
    3.2 转基因后代分子检测结果第46-50页
        3.2.1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PCR检测第46-47页
        3.2.2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Southern Blot检测第47-48页
        3.2.3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qRT-PCR检测第48-50页
            3.2.3.1 RNA的提取与检测第48页
            3.2.3.2 qRT-PCR检测结果第48-50页
        3.2.4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Western Blot检测第50页
    3.3 讨论第50-54页
        3.3.1 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第50-52页
        3.3.2 RT-PCR和qRT-PCR的比较第52-54页
第四章 转GAFP基因植株田间纹枯病抗性鉴定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第54-6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4.1.1 供试水稻材料及田间试验设计第54页
        4.1.2 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培养及其接种方法第54-55页
        4.1.3 纹枯病病级病指的调查方法第55-56页
            4.1.3.1 病级调查第55页
            4.1.3.2 病指调查第55-56页
        4.1.4 试验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第56页
    4.2 转基因水稻植株农艺性状的考察第5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6-61页
        4.3.1 R6547(籼稻)转GAFP基因植株对纹枯病抗性鉴定第56页
        4.3.2 徐稻3号(粳稻)转GAFP基因植株对纹枯病抗性鉴定第56-60页
            4.3.2.1 最高病级分析结果第57-58页
            4.3.2.2 平均病级分析结果第58页
            4.3.2.3 最高病级与病情指数联合分析结果第58-60页
        4.3.4 徐稻3号转GAFP基因植株的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第60-61页
    4.4 讨论第61-64页
        4.4.1 年际间纹枯病发病轻重差异的原因第61-62页
        4.4.2 水稻纹枯病的调查第62-63页
        4.4.3 转基因后代纹枯病抗性鉴定的评价第63-64页
附录第64-71页
    附件1 质粒DNA的提取验证及转化农杆菌第64-65页
    附件2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流程第65-66页
    附件3 CTAB小样快速抽提水稻基因组DNA第66-67页
    附件4 Southern Blot相关试剂的配制及DNA的提取第67-69页
    附件5 Trizol法提取总RNA第69-70页
    附件6 纹枯病菌的培养与保存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向日葵变黑轮枝菌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野慈姑种子休眠机理与破眠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