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6-12页 |
一、本选题的研究现状、价值和意义 | 第6-8页 |
二、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三、本选题的创新点及其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国势衰微: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形成的社会环境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以佛观世: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形成的学术背景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潜移默化: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形成的人文情怀 | 第14-19页 |
第二章 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的形成历程 | 第19-31页 |
第一节 萌芽期:父母的言传身教(14岁之前) | 第19-22页 |
第二节 积累期:师友的学术互动(11—20岁)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开拓期:乡贤的悉心栽培(20—26岁) | 第24-26页 |
第四节 成熟期:任职京官时的历练(27—36岁) | 第26-31页 |
第三章 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的主旨特色 | 第31-48页 |
第一节 经世佛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 第31-41页 |
第二节 经世佛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 第41-46页 |
第三节 经世佛学思想中的观音大士信仰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经世佛学思想影响下的经世实践活动 | 第48-62页 |
第一节 经世致用——经世人物的思想启迪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慈悲普度——一般吏事中的经世实践 | 第50-58页 |
第三节 民心可用——反侵略斗争中的经世实践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