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研究 | 第11-13页 |
1.2.2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计算理论研究 | 第13页 |
1.2.3 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力发挥情况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课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2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延伸定义及研究方法 | 第17-27页 |
2.1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延伸定义 | 第17-19页 |
2.1.1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延伸定义 | 第17-18页 |
2.1.2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延伸定义的分析 | 第18页 |
2.1.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2 ABAQUS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19-21页 |
2.2.1 ABAQUS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19页 |
2.2.2 ABAQUS 在岩土工程中的适用性 | 第19-20页 |
2.2.3 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20-21页 |
2.3 本文的数值计算模型 | 第21-26页 |
2.3.1 基本假定 | 第21页 |
2.3.2 单桩和天然地基的数值模型 | 第21-23页 |
2.3.3 不同工况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数值模型 | 第23-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单桩及天然地基的承载性能 | 第27-30页 |
3.1 单桩的承载性能 | 第27-28页 |
3.2 天然地基的承载性能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参数影响分析 | 第30-56页 |
4.1 延伸定义下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分析 | 第30-32页 |
4.1.1 桩土承载性状 | 第30-31页 |
4.1.2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 第31-32页 |
4.2 桩长对桩土承载性状及承载力发挥系数影响 | 第32-38页 |
4.2.1 桩土承载性状 | 第32-36页 |
4.2.2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 第36-38页 |
4.3 桩径对桩土承载性状及承载力发挥系数影响 | 第38-44页 |
4.3.1 桩土承载性状 | 第38-42页 |
4.3.2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 第42-44页 |
4.4 桩间距对桩土承载性状及承载力发挥系数影响 | 第44-48页 |
4.4.1 桩土承载性状 | 第44-47页 |
4.4.2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 第47-48页 |
4.5 垫层模量及厚度对桩土承载性状及承载力发挥系数影响 | 第48-55页 |
4.5.1 复合地基中垫层的作用 | 第48-49页 |
4.5.2 垫层的材料及厚度的选择 | 第49页 |
4.5.3 垫层模量影响研究 | 第49-52页 |
4.5.4 垫层厚度影响研究 | 第52-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计算理论 | 第56-63页 |
5.1 计算单元的选取 | 第56-57页 |
5.2 理论计算假定 | 第57页 |
5.3 桩侧摩阻力的简化分布形式 | 第57-58页 |
5.4 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58-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