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终端的安全加固与接入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1.4 论文内容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LINUX终端安全加固技术的研究 | 第12-17页 |
2.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 第12页 |
2.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 第12-13页 |
2.3 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特性 | 第13-14页 |
2.4 LINUX终端的安全威胁 | 第14-15页 |
2.4.1 恶意程序对系统的威胁 | 第14-15页 |
2.4.2 终端用户数据泄露威胁 | 第15页 |
2.4.3 程序的完整性威胁 | 第15页 |
2.4.4 终端身份仿冒威胁 | 第15页 |
2.5 针对安全威胁本文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15-1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远程接入技术的研究 | 第17-26页 |
3.1 VPN的基本要求 | 第17-18页 |
3.2 VPN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3.2.1 隧道技术 | 第18-19页 |
3.2.2 加密技术 | 第19页 |
3.2.3 身份验证 | 第19-20页 |
3.3 VPN的实现协议 | 第20-22页 |
3.3.1 点对点隧道协议 | 第20页 |
3.3.2 第二层隧道协议 | 第20页 |
3.3.3 IPSec协议 | 第20-21页 |
3.3.4 安全套接层 | 第21-22页 |
3.4 VPN的比较 | 第22-23页 |
3.5 本文采用的VPN技术 | 第23-25页 |
3.5.1 OpenVPN协议 | 第23-24页 |
3.5.2 虚拟网卡技术 | 第24-2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26-47页 |
4.1 接入系统整体架构 | 第26-28页 |
4.1.1 安全终端层 | 第26-27页 |
4.1.2 安全接入层 | 第27-28页 |
4.2 接入系统工作流程 | 第28-33页 |
4.2.1 终端层加固及使用流程 | 第28-29页 |
4.2.2 安全通道的建立流程 | 第29-32页 |
4.2.3 接入层的数据处理流程 | 第32-33页 |
4.3 接入系统功能设计 | 第33-36页 |
4.3.1 安全终端层功能设计 | 第33-34页 |
4.3.2 安全接入层功能设计 | 第34-36页 |
4.4 接入系统部分模块详细设计 | 第36-39页 |
4.4.1 终端加固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36-37页 |
4.4.2 终端安全状态检查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37-39页 |
4.5 接入系统关键模块的实现 | 第39-45页 |
4.5.1 终端安全加固与身份认证的实现 | 第39-41页 |
4.5.2 服务器访问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41-44页 |
4.5.3 终端文件特征码采集校验模块的实现 | 第44-45页 |
4.6 平台运行环境 | 第45页 |
4.7 系统典型部署方式 | 第45-4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47-50页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第47页 |
5.2 系统运行测试 | 第47-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论文完成的工作 | 第50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