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儿科护理学论文

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3页
前言第13-17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3-15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5-17页
对象和方法第17-25页
    1 研究对象第17页
        1.1 样本选择第17页
        1.2 纳入标准第17页
        1.3 排除标准第17页
        1.4 研究过程中的剔除标准第17页
        1.5 样本含量的确定第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23页
        2.1 研究设计第17-18页
            2.1.1 准备阶段第17-18页
            2.1.2 实施阶段第18页
        2.2 研究工具第18-20页
            2.2.1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第18-19页
            2.2.2 配合程度评分表第19页
            2.2.3 穿刺成功率判定第19页
            2.2.4 家属满意率判定第19页
            2.2.5 患儿强化物调查问卷第19-20页
        2.3 干预措施第20-23页
            2.3.1 观察、收集患儿的基本资料第20页
            2.3.2 确定阳性强化的方法第20页
            2.3.3 阳性强化法的干预步骤第20-22页
            2.3.4 实施阳性强化法干预第22-23页
    3 质量控制第23页
    4 数据处理第23页
    5 伦理原则第23-24页
    6 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结果第25-33页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第25-26页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第25页
        1.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基本资料均衡性比较第25-26页
            1.2.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第25页
            1.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干预前疼痛程度比较第25-26页
            1.2.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干预前配合程度比较第26页
    2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第26-31页
        2.1 干预对两组患儿疼痛程度的影响第26-27页
        2.2 干预对两组患儿配合程度的影响第27-29页
        2.3 干预对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第29-30页
        2.4 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满意率的影响第30-31页
            2.4.1 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输液过程中总满意率的影响第31页
            2.4.2 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其他方面满意率的影响第31页
    3 阳性强化物发放第31-32页
    4 其他强化措施第32-33页
讨论第33-41页
    1 小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程度第34-35页
        1.1 小儿静脉输液配合程度的影响因素第34-35页
            1.1.1 依赖心理第34页
            1.1.2 医疗恐惧第34-35页
            1.1.3 抗药心理第35页
        1.2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第35页
    2 小儿静脉输液的疼痛程度第35-37页
        2.1 疼痛机制第35-36页
        2.2 疼痛对患儿的影响第36页
        2.3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第36-37页
    3 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第37-39页
        3.1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第37-39页
            3.1.1 操作环境第37页
            3.1.2 护士素质第37-38页
            3.1.3 患儿的血管条件第38-39页
        3.2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第39页
    4 患儿家属的满意率第39-41页
        4.1 患儿家属满意率的影响因素第39-40页
        4.2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1 主要结论第41页
    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1页
    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5-46页
附录第46-50页
综述 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第50-57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动态增强MR测量肾动脉狭窄模型猪分侧GFR:Patlak曲线的应用
下一篇:功能化AgInS2量子点在分子影像学应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