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深空探测自主导航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5页 |
| ·探测器自主导航概述 | 第11页 |
| ·深空探测自主导航方法 | 第11-13页 |
| ·自主导航系统发展史 | 第13-14页 |
| ·近期深空探测任务综述 | 第14-15页 |
| ·非线性滤波算法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17页 |
| ·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类 | 第15页 |
| ·滤波算法介绍及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 ·国内自主导航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自主导航原理及轨道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20-34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深空探测自主光学导航任务概述 | 第20-25页 |
| ·深空探测任务流程 | 第20-21页 |
| ·自主光学导航任务流程 | 第21-24页 |
| ·导航星图像处理 | 第24-25页 |
| ·自主光学导航原理 | 第25-28页 |
| ·位置面的概念 | 第25页 |
| ·近天体/探测器/远天体夹角测量的位置面 | 第25-26页 |
| ·近天体/探测器/近天体夹角测量的位置面 | 第26-27页 |
| ·探测器到近天体视角测量的位置面 | 第27页 |
| ·掩星测量位置面 | 第27-28页 |
| ·深空探测轨道动力学模型及导航方案的选择 | 第28-31页 |
| ·分离段轨道动力学模型及导航方案的选择 | 第28-29页 |
| ·巡航段轨道动力学模型及导航方案的选择 | 第29-30页 |
| ·接近段轨道动力学模型及导航方案的选择 | 第30页 |
| ·着陆段轨道动力学模型及导航方案的选择 | 第30-31页 |
| ·观测模型的确立 | 第31-33页 |
| ·基于目标天体的直接敏感地平观测模型 | 第31-32页 |
| ·基于目标天体的星光角距观测模型 | 第32页 |
| ·基于目标天体的星光仰角观测模型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接近段自主导航的非线性滤波算法应用研究 | 第34-54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接近段自主光学导航概述 | 第34-35页 |
| ·接近段自主光学导航的摄动力分析 | 第34-35页 |
| ·目标天体特征点提取 | 第35页 |
| ·日心黄道坐标系及柱面坐标系的引入 | 第35-37页 |
| ·日心黄道坐标系 | 第35-36页 |
| ·柱面坐标系的引入 | 第36-37页 |
| ·接近段自主导航轨道动力学模型及其改进 | 第37-39页 |
| ·EKF、TSS-EKF 算法及其在接近段自主光学导航中的应用 | 第39-45页 |
| ·EKF 滤波算法 | 第39-40页 |
| ·变换空间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TSS-EKF) | 第40-41页 |
| ·算法应用及仿真分析 | 第41-45页 |
| ·改进的UD-EKF 算法及其在接近段自主光学导航中的应用 | 第45-52页 |
| ·UD 分解的 EKF 滤波算法及其改进 | 第45-47页 |
| ·系统模型建立 | 第47-49页 |
| ·算法应用及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 ·算法复杂度比较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自主光学导航信息融合滤波算法优化研究 | 第54-65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信息融合滤波及其改进算法 | 第54-58页 |
| ·信息融合滤波算法 | 第54-55页 |
| ·用UD 分解优化信息融合滤波 | 第55-58页 |
| ·滤波周期对信息融合滤波状态模型可观性的影响分析 | 第58页 |
| ·信息融合滤波及其改进算法在自主光学导航中的应用 | 第58-64页 |
| ·模型建立 | 第58-60页 |
| ·算法仿真及分析 | 第60-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总结及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