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语言在雕塑中的运用研究
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所想即所得”数字化造型新方法 | 第8-12页 |
1.1 数字化造型新方法解析 | 第8-10页 |
1.1.1 数字软件zbrush在雕塑的运用 | 第8-9页 |
1.1.2 数字软件Maya在雕塑的运用 | 第9页 |
1.1.3 数字扫描技术在雕塑中的运用 | 第9-10页 |
1.2 从传统媒介到数字媒介的雕塑展示 | 第10-12页 |
1.2.1 数字媒介影响下的观赏之道 | 第10-11页 |
1.2.2 沉浸式的雕塑观赏体验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数字媒介与雕塑艺术的交叉融合 | 第12-23页 |
2.1 与传统具象造型语言的碰撞 | 第12-15页 |
2.1.1 从传统的黏土到“数字黏土” | 第12-13页 |
2.1.2 从搭架子到数字骨骼 | 第13-14页 |
2.1.3 从整体塑造到模块化塑造 | 第14-15页 |
2.2 对抽象雕塑语言的升华 | 第15-18页 |
2.2.1 数字化语言中的数学逻辑特征 | 第15-16页 |
2.2.2 阵列美感 | 第16页 |
2.2.3 旋转、挤压、拉伸等语言的运用 | 第16-17页 |
2.2.4 形与面的抽象化 | 第17-18页 |
2.3 人“机”共创的雕塑创作之路 | 第18-21页 |
2.3.1 3d打印的雕塑 | 第18-19页 |
2.3.2 雕塑家的机器助手 | 第19-20页 |
2.3.3 雕塑生产步骤的简化 | 第20页 |
2.3.4 雕塑数据与多种物质材料的转换 | 第20-21页 |
2.4 我与数字化媒介的共鸣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雕塑艺术中数字媒介的使用困境 | 第23-25页 |
3.1 空间感的缺乏 | 第23页 |
3.2 技术与审美的失衡 | 第23-24页 |
3.3 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差异 | 第24页 |
3.4 机械复制时代的利弊 | 第24页 |
3.5 版权保护的难题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数字雕塑与传统雕塑的相辅相成 | 第25-27页 |
4.1 雕塑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 第25页 |
4.2 雕塑家的左膀右臂 | 第25页 |
4.3 对未来雕塑生产力的促进 | 第25-26页 |
4.4 数字化雕塑取代传统雕塑的可能性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附图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