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现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现况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农机车联网系统设计与理论应用 | 第18-31页 |
2.1 系统工作原理及方案设计 | 第18-21页 |
2.1.1 系统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1.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2.2 系统模块化设计 | 第21-26页 |
2.2.1 北斗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 第21-22页 |
2.2.2 基站设计方案 | 第22页 |
2.2.3 移动站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2.2.4 云平台转发服务器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2.2.5 农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 第24-25页 |
2.2.6 农机信息展示系统设计方案 | 第25-26页 |
2.3 嵌入式技术分析 | 第26-27页 |
2.3.1 嵌入式ARM处理器 | 第26页 |
2.3.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第26-27页 |
2.4 标准化数据通讯技术 | 第27-30页 |
2.4.1 CAN总线及CANopen协议 | 第27-29页 |
2.4.2 基于多路径可靠传输的农机高精度定位通讯方法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ARM的农机车联网系统硬件实现 | 第31-45页 |
3.1 农机车联网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32页 |
3.2 高性能嵌入式控制器硬件实现 | 第32-37页 |
3.2.1 控制器微处理器 | 第32-34页 |
3.2.2 电源电路 | 第34-35页 |
3.2.3 UART接口电路 | 第35-36页 |
3.2.4 JTAG接口电路 | 第36页 |
3.2.5 蜂鸣器电路 | 第36-37页 |
3.3 外围模块硬件实现 | 第37-44页 |
3.3.1 北斗定位模块 | 第37页 |
3.3.2 混合I/O数据采集模块 | 第37-40页 |
3.3.3 角度传感器 | 第40-41页 |
3.3.4 温度传感器 | 第41-42页 |
3.3.5 接近传感器 | 第42-43页 |
3.3.6 霍尔速度传感器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Linux的农机车联网系统软件开发 | 第45-60页 |
4.1 嵌入式控制器软件平台搭建 | 第45-47页 |
4.1.1 嵌入式Linux开发方法 | 第45-46页 |
4.1.2 构建交叉开发环境 | 第46页 |
4.1.3 NFS服务配置 | 第46-47页 |
4.2 北斗定位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47-53页 |
4.2.1 北斗定位模块 | 第47-49页 |
4.2.2 云平台转发 | 第49-53页 |
4.3 农机监控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53-58页 |
4.3.1 输入输出接口连接软件实现 | 第53-55页 |
4.3.2 开关量输入软件实现 | 第55-56页 |
4.3.3 开关量输出软件实现 | 第56-57页 |
4.3.4 模拟量输入软件实现 | 第57-58页 |
4.3.5 模拟量输出软件实现 | 第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调试与试验 | 第60-68页 |
5.1 农机定位信息测试 | 第60-64页 |
5.1.1 硬件连接与调试 | 第60-63页 |
5.1.2 定位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5.2 农机运行状态数据测试 | 第64-65页 |
5.2.1 传感器连接测试 | 第64-65页 |
5.2.2 农机检测平台测试 | 第65页 |
5.3 展示平台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