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TM/ETM+数据的水体有机污染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以青海湟水干流西宁—乐都段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目标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第17页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第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水体有机污染遥感监测的机理第18-21页
   ·水体有机污染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第18-19页
   ·水体有机污染遥感监测方法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获取第21-25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2页
     ·社会发展第21页
     ·经济发展第21-22页
     ·土地利用第22页
   ·研究区域水质监测数据第22-23页
   ·研究区域遥感数据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遥感数据处理第25-50页
   ·大气辐射校正第25-34页
     ·进行大气辐射校正的原因分析第25页
     ·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的大气辐射校正第25-34页
       ·大气衰减相对辐射校正的理论依据第26页
       ·直方图调整法第26-29页
       ·回归分析法第29-32页
       ·校正结果分析第32-34页
   ·归一化多时相遥感影像第34-44页
     ·进行辐射归一化处理的原因分析第34页
     ·常用的相对辐射归一化方法第34-35页
     ·辐射归一化方法的选取第35-36页
       ·研究区特征第35页
       ·易操作性第35-36页
     ·研究区遥感影像辐射归一化处理第36-41页
       ·参考影像的选择第36-37页
       ·样本点选取第37页
       ·回归模型建立第37-39页
       ·归一化处理第39-41页
     ·结果评价第41-44页
       ·均方根误差评价第41-43页
       ·主成分分析评价第43-44页
   ·几何纠正第44-45页
     ·图像裁剪第44-45页
     ·几何精校正第45页
   ·水体信息提取第45-48页
     ·研究区水体信息的提取第45-46页
     ·精度验证第46-48页
       ·目视对比分析第47页
       ·统计分析第47-48页
   ·图像掩膜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水质评价及有机污染遥感信息模型构建第50-70页
   ·水质评价方法介绍第50-52页
     ·单指标评价法第50-51页
     ·污染指数法第51页
     ·模糊数学评价法第51页
     ·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第51-52页
   ·研究区域水质典型要素筛选第52-54页
     ·水质典型要素介绍第52-53页
     ·分析方法第53-54页
   ·研究区域水质评价第54-55页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第54页
     ·水质评价及结果分析第54-55页
   ·监测点DN 值提取第55-56页
   ·水质典型要素的波谱特征分析和敏感波段选择第56-59页
   ·遥感信息模型的构建第59-69页
     ·专家分类系统简介第60-62页
     ·密度分割法简介第62-63页
     ·研究区分类模型建立第63-67页
       ·专家分类系统第63-66页
       ·密度分割法第66-67页
     ·模型可行性分析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水体有机污染空间格局分布图及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第70-84页
   ·水体有机污染空间分布图第70-78页
   ·研究区域水体有机污染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第78-81页
     ·空间变化分析第78-79页
     ·时间变化分析第79-81页
     ·水污染原因分析第81页
   ·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措施第81-83页
     ·建立健全水功能区管理机制第81-82页
     ·完善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第82页
     ·加大治理工业污染力度第82页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第82-83页
     ·生态保护和面源治理工程第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结论第84-85页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致谢第91-92页
个人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下一篇: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