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3页 |
| 第一节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11-16页 |
| 一、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 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常见并发症 | 第12-13页 |
| 三、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定义及标准 | 第13页 |
| 四、影响内瘘成熟的因素 | 第13-15页 |
| 五、西医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干预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中医对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认识 | 第16-17页 |
| 一、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第16页 |
| 二、中医学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的认识 | 第16页 |
| 三、中医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干预 | 第16-17页 |
| 第三节 电子脉冲导入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 第17-21页 |
| 一、电子脉冲导入丹参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 第17页 |
| 二、电子脉冲导入丹参注射液的特点 | 第17-18页 |
| 三、祖国医学对丹参的认识 | 第18页 |
| 四、现代医学对丹参的认识 | 第18-20页 |
| 五、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 | 第20-21页 |
| 第四节 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3-31页 |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23-24页 |
| 一、一般资料 | 第23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23页 |
| 三、纳入标准 | 第23页 |
| 四、排除标准 | 第23页 |
| 五、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一、分组 | 第24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24页 |
| 三、主要观察指标 | 第24页 |
| 四、安全性观察指标 | 第24页 |
| 五、疗效评价标准 | 第24-25页 |
| 六、统计方法 | 第25页 |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25-28页 |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第25-27页 |
| 二、临床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 第四节 讨论 | 第28-31页 |
| 一、两组间基线比较 | 第28-29页 |
| 二、电子脉冲导入丹参注射液疗法可以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 | 第29页 |
| 三、电子脉冲导入丹参注射液疗法可以有效促进动静脉内瘘血流及内瘘管径增长 | 第29页 |
| 四、电子脉冲导入丹参注射液疗法能促使动静脉内瘘早期进入临床使用 | 第29-30页 |
| 五、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30-31页 |
| 结语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 附录 | 第37-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