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病理学论文--病理生理学论文

NRF-1对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作用与机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线粒体自噬第10-11页
    1.2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第11-12页
    1.3 PINK1和Parkin的转录调控第12-15页
        1.3.1 PINK1的转录调控第12-14页
        1.3.2 Parkin的转录调控第14-15页
    1.4 NRF-1的结构和功能第15-17页
        1.4.1 NRF-1的结构第15页
        1.4.2 NRF-1的功能第15-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41页
    2.1 实验材料第17-22页
        2.1.1 实验细胞株、质粒以及大肠杆菌第17页
        2.1.2 试剂第17-19页
        2.1.3 溶液配制第19-21页
        2.1.4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41页
        2.2.1 细胞培养第22-23页
        2.2.2 细胞mRNA抽提第23-24页
        2.2.3 细胞DNA提取第24-25页
        2.2.4 逆转录PCR(RT-PCR)第25-26页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6页
        2.2.6 质粒小抽第26-27页
        2.2.7 质粒中抽第27-28页
        2.2.8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第28页
        2.2.9 荧光素酶质粒构建第28-30页
        2.2.10 活细胞观察第30页
        2.2.11 质粒转染第30-31页
        2.2.12 Westernblot第31-34页
        2.2.1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第34-37页
        2.2.14 Mito-Keima线粒体自噬定性定量分析第37-38页
        2.2.15 免疫荧光第38页
        2.2.16 激光共聚焦图像采集及图像处理第38-39页
        2.2.1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39-41页
第三章 结果第41-60页
    3.1 PINK1和Parkin基因启动子区NRF-1潜在结合位点的分析预测第41-42页
    3.2 NRF-1在PINK1和Parkin基因的启动子区有实际的结合第42-43页
    3.3 NRF-1在PINK1和Parkin基因的启动子区有功能性的结合第43-47页
        3.3.1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第43-46页
        3.3.2 确定NRF-1对PINK1和Parkin基因的启动子区有转录调控作用第46-47页
    3.4 下调NRF-1的表达抑制PINK1和Parkin基因的表达第47-51页
    3.5 过表达NRF-1诱导PINK1和Parkin基因的表达第51-54页
    3.6 NRF-1调控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第54-58页
    3.7 NRF-1下调抑制线粒体更新第58-60页
第四章 讨论第60-68页
第五章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77-79页
综述第79-100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93-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第100-101页
    A: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100页
    B: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第100页
    C:所参加的项目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阿里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下一篇:柯萨奇病毒CV-A6新生乳鼠模型的建立及抗病毒药物筛选和全病毒灭活疫苗有效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