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大块骨缺损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9-16页 |
1.1 材料 | 第9-10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9页 |
1.1.2 实验仪器 | 第9-10页 |
1.1.3 实验试剂 | 第10页 |
1.1.4 碳纳米管材料 | 第10页 |
1.2 方法 | 第10-14页 |
1.2.1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获取 | 第10页 |
1.2.2 MSCs的分离培养与诱导 | 第10-11页 |
1.2.3 PRP/MSCs与碳纳米管复合培养 | 第11页 |
1.2.4 骨缺损模型制备 | 第11页 |
1.2.5 动物分组处理 | 第11-12页 |
1.2.6 组织处理 | 第12页 |
1.2.7 HE染色 | 第12-13页 |
1.2.8 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第13-14页 |
1.3 检测指标 | 第14-15页 |
1.3.1 大体观察 | 第14页 |
1.3.2 放射学检查 | 第14页 |
1.3.3 扫描电镜学检查 | 第14页 |
1.3.4 组织学观察 | 第14-15页 |
1.3.5 生物力学检测 | 第15页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6-23页 |
2.1 大体观察情况 | 第16页 |
2.2 各组兔缺损区大体观察 | 第16页 |
2.3 X线片影像学评分结果 | 第16-18页 |
2.4 扫描电镜学检查 | 第18页 |
2.5 组织学观察 | 第18-21页 |
2.6 生物力学测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3-2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综述 | 第30-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