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煤的高温干馏论文--化学产品加工论文--沥青加工论文

煤沥青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3-32页
    1.1 前言第13页
    1.2 煤焦油沥青第13-16页
        1.2.1 煤焦油沥青概述第13-14页
        1.2.2 煤焦油沥青的组成及应用第14-16页
    1.3 中间相沥青第16-25页
        1.3.1 中间相现象第16-17页
        1.3.2 中间相形成机理研究第17-19页
        1.3.3 影响中间相性能的因素第19-21页
            1.3.3.1 原料性质第19-20页
            1.3.3.2 反应条件对中间相生成的影响第20-21页
        1.3.4 中间相沥青的应用第21-24页
            1.3.4.1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第21-22页
            1.3.4.2 中间相沥青基针状焦第22-23页
            1.3.4.3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第23-24页
        1.3.5 中间相沥青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第24-25页
    1.4 热分析动力学第25-29页
        1.4.1 热分析动力学概述第25-26页
        1.4.2 热分析动力学模型第26-29页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9-31页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2 实验部分第32-38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32-33页
        2.2.1 实验原料第32页
        2.2.2 实验药品第32-33页
    2.3 实验仪器第33页
    2.4 表征方法第33-37页
        2.4.1 软化点(SP)第33-34页
        2.4.2 族组成第34-35页
        2.4.3 灰分和结焦值第35页
        2.4.4 元素分析第35页
        2.4.5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35-36页
        2.4.6 X射线衍射(XRD)第36页
        2.4.7 热重分析仪(TG-DTG)第36-37页
        2.4.8 偏光显微镜第37页
        2.4.9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两种原料沥青的组分研究第38-46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39页
        3.2.1 实验原料第38-39页
        3.2.2 实验方法第39页
    3.3 原料的基本性质分析第39-40页
    3.4 原料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0-41页
    3.5 原料的热重分析第41-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4 中间相沥青的制备及产物性质分析第46-72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46-47页
        4.2.1 实验原料第46页
        4.2.2 热缩聚反应器第46-47页
    4.3 直接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第47-52页
        4.3.1 热缩聚反应历程第47-50页
        4.3.2 中间相沥青的制备过程第50-51页
        4.3.3 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工艺条件第51-52页
        4.3.4 聚合产物收率第52页
    4.4 恒温时间对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第52-60页
        4.4.1 不同恒温时间下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3-54页
        4.4.2 不同恒温时间下产物的XRD分析第54-56页
        4.4.3 不同恒温时间下产物的偏光显微镜分析第56-59页
        4.4.4 不同恒温时间下产物的SEM分析第59-60页
    4.5 反应温度对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第60-67页
        4.5.1 不同反应温度下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0-62页
        4.5.2 不同反应温度下产物的XRD分析第62-63页
        4.5.3 不同反应温度下产物的偏光显微镜分析第63-66页
        4.5.4 不同反应温度下产物的SEM分析第66-67页
    4.6 不同恒温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质的影响第67-70页
        4.6.1 不同恒温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软化点(SP)及收率的影响第67-68页
        4.6.2 不同恒温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甲苯不溶物(TI)的影响第68-69页
        4.6.3 不同恒温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喹啉不溶物(QI)的影响第69-70页
    4.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煤沥青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第72-89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实验方法第72页
    5.3 煤沥青的热解行为研究第72-84页
        5.3.1 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DTG曲线及分析第72-74页
        5.3.2 反应动力学-Coats-Redfern模型第74-78页
        5.3.3 反应动力学-DAEM模型第78-81页
        5.3.4 反应动力学-Flynn-Wall-Ozawa模型第81-84页
    5.4 中间相生成动力学第84-87页
        5.4.1 中间相收率与温度的关系第84-85页
        5.4.2 中间相动力学参数第85-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9-92页
    6.1 结论第89-90页
    6.2 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化煤的微生物液化工艺研究
下一篇:配煤及助熔剂对Shell气化炉煤灰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