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理论论文--工艺美术评论、欣赏论文

基于类型学理论的文化信息视觉设计研究--以中国历代古塔造型分类为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图录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4页
    1.3 研究的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1.4.1 比较研究法第15页
        1.4.2 文献研究法第15-16页
        1.4.3 图像研究法第16页
    1.5 研究的流程第16-18页
第二章 来自理性的声音——类型学理论第18-30页
    2.1 类型学的起源与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1 类型学的起源第18-20页
        2.1.2 类型学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2.2 类型学的定义与范围第21-25页
        2.2.1 类型学的定义第21-24页
        2.2.2 类型学的范围第24-25页
    2.3 类型学的意义与设计方法第25-28页
        2.3.1 类型学的意义第25-26页
        2.3.2 类型学的设计方法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让信息一目了然——信息视觉设计第30-48页
    3.1 信息视觉设计的概念第30-31页
    3.2 信息视觉设计的发展第31-34页
    3.3 信息视觉设计的研究方法第34-41页
        3.3.1 信息视觉设计的步骤第35-38页
        3.3.2 信息视觉设计的原则第38-41页
    3.4 信息视觉设计的应用第41-46页
        3.4.1 文本整合类第41-43页
        3.4.2 二维平面类第43-45页
        3.4.3 三维交互类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类型学理论与信息视觉设计的相关性分析第48-52页
    4.1 信息视觉设计中的―单位‖与类型学理论中的―原型‖第48-50页
        4.1.1 信息视觉设计中的“单位”第48-49页
        4.1.2 类型学理论中的“原型”第49-50页
    4.2 构建信息的层级关系第50-51页
    4.3 理性的美感第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基于类型学理论的中国历代古塔造型分类研究第52-66页
    5.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52-55页
        5.1.1 中国古塔的起源与发展第52-53页
        5.1.2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第53-55页
    5.2 中国历代古塔造型的平面构思第55-56页
    5.3 中国历代古塔造型的立面特点第56-60页
    5.4 中国历代古塔造型的细部设计第60-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中国历代古塔造型分类的信息视觉设计第66-81页
    6.1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第66-68页
        6.1.1 信息的收集第66-67页
        6.1.2 信息的处理第67-68页
    6.2 信息的类型学分析第68-71页
        6.2.1 设计原型的挖掘第69-70页
        6.2.2 特点归纳第70页
        6.2.3 信息的关联规则确立第70-71页
    6.3 信息的视觉呈现第71-75页
        6.3.1 内容的呈现第71-72页
        6.3.2 形式的呈现第72-75页
    6.4 呈现效果第75-79页
    6.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81-84页
    7.1 研究成果第81-82页
    7.2 研究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联对1977-1979埃索冲突的政策研究
下一篇:借古开今:黄秋园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寻迹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