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设计背景 | 第12-13页 |
1.1.1 现实基础——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内在需求 | 第12页 |
1.1.2 实践基础——国内外在城市联盟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 第12-13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1.2.1 城市国际化 | 第13-14页 |
1.2.2 城市品牌 | 第14-15页 |
1.2.3 城市外交 | 第15-16页 |
1.2.4 城际传播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策划路径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策划路径 | 第17-18页 |
2 研判分析 | 第18-38页 |
2.1 杭州构建“世界名城联盟”的意义和价值 | 第18-20页 |
2.1.1 以区域发展战略为契机,实现杭州、全国乃至国际区域的充分发展 | 第18页 |
2.1.2 接力G20峰会,为杭州城市国际化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路径 | 第18-19页 |
2.1.3 为解决世界城市问题提供沟通合作平台,共同唱响人类城市命运共同体 | 第19页 |
2.1.4 提升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外交 | 第19-20页 |
2.2 杭州构建“世界名城联盟”的SWOT分析 | 第20-27页 |
2.2.1 优势 | 第20-24页 |
2.2.2 劣势 | 第24-25页 |
2.2.3 机会 | 第25-26页 |
2.2.4 威胁 | 第26-27页 |
2.3 国内外著名城市联盟调研分析 | 第27-38页 |
2.3.1 国际城市联盟调研 | 第27-30页 |
2.3.2 国内城市联盟调研 | 第30-33页 |
2.3.3 国内外城市联盟述评 | 第33-38页 |
3 世界名城联盟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38-58页 |
3.1 世界名城选取标准 | 第38-46页 |
3.2 “世界名城联盟”核心城市的对标分析 | 第46-52页 |
3.3 世界名城联盟的整体框架 | 第52-55页 |
3.3.1 联盟名称 | 第52页 |
3.3.2 联盟Slogan | 第52-53页 |
3.3.3 联盟宗旨 | 第53页 |
3.3.4 联盟职能 | 第53页 |
3.3.5 联盟会址 | 第53页 |
3.3.6 联盟的组织架构 | 第53-55页 |
3.3.7 联盟的会员制度 | 第55页 |
3.4 世界名城联盟传播理念 | 第55-58页 |
3.4.1 一论坛:市长面对面高峰论坛 | 第55-56页 |
3.4.2 一活动:“市民手拉手”城市体验日 | 第56页 |
3.4.3 一奖项:世界名城荣誉奖 | 第56-57页 |
3.4.4 一智库:世界名城智库建设 | 第57-58页 |
4 城际传播建议方案(第一年) | 第58-66页 |
4.1 杭州与京都的双城活动 | 第58-61页 |
4.1.1 双城现状分析 | 第58-59页 |
4.1.2 双城活动策划 | 第59-61页 |
4.2 杭州与西雅图的双城活动 | 第61-66页 |
4.2.1 双城现状分析 | 第61-62页 |
4.2.2 双城现有交流活动 | 第62-63页 |
4.2.3 双城活动策划 | 第63-66页 |
5 总结及创新性分析 | 第66-68页 |
5.1 项目总结 | 第66页 |
5.2 创新性分析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