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SnO2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1.1 引言第9-11页
    1.2 超级电容器概述第11-15页
        1.2.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程第11页
        1.2.2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和结构第11-12页
        1.2.3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储能原理第12-15页
    1.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第15-17页
        1.3.1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第16-17页
        1.3.2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前景第17页
    1.4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1.4.1 碳电极材料第18-20页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20-21页
        1.4.3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第21页
        1.4.4 复合材料电极材料第21-22页
    1.5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超细SnO_2纳米杆/rGO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第24-36页
    2.1 前言第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7页
        2.2.1 实验药品第25页
        2.2.2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3 超细SnO_2纳米杆/rGO复合材料的合成第26页
        2.2.4 样品的表征第26页
        2.2.5 电化学测试第26-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2页
        2.3.1 透射电镜分析第27-28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第28-29页
        2.3.3 红外光谱分析第29页
        2.3.4 拉曼光谱分析第29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9-30页
        2.3.6 N_2吸脱附测试分析第30-31页
        2.3.7 机理分析第31-32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35页
        2.4.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32-33页
        2.4.2 循环伏安测试第33-34页
        2.4.3 交流阻抗测试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SnO_2量子点/rGO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第36-46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8页
        3.2.1 实验材料第36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36-37页
        3.2.3 SnO_2量子点/rGO复合材料的合成第37页
        3.2.4 材料表征第37页
        3.2.5 电化学测试第37-38页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8-42页
        3.3.1 透射电镜分析第38-39页
        3.3.2 红外光谱分析第39-40页
        3.3.3 拉曼光谱分析第40页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0-41页
        3.3.5 热重分析第41页
        3.3.6 形成机理第41-42页
    3.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2-45页
        3.4.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42-43页
        3.4.2 循环伏安测试第43-44页
        3.4.3 交流阻抗测试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SnO_2/MnO_2/rGO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第46-5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实验材料第46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46-47页
        4.2.3 复合材料的合成第47页
        4.2.4 材料表征第47页
        4.2.5 电化学测试第47页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7-50页
        4.3.1 扫描电镜分析第47-48页
        4.3.2 透射电镜分析第48-49页
        4.3.3 X射线衍射分析第49页
        4.3.4 红外光谱分析第49-50页
    4.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0-53页
        4.4.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50-51页
        4.4.2 循环伏安测试第51-52页
        4.4.3 交流阻抗测试第52-53页
        4.4.4 机理分析第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第54-56页
    5.1 全文总结第54页
    5.2 工作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5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功能配合物和氧化物纳米结构的锂电与气湿敏性能
下一篇:H桥级联型储能系统模块化独立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