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合成炔基化合物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 1.1 前言 | 第13页 |
| 1.2 构建C_(sp)-N键合成炔胺的反应 | 第13-16页 |
| 1.3 构建C_(sp)-C键的反应 | 第16-23页 |
| 1.3.1 构建C_(sp)-C_(sp3)键的Sonogashira类型反应 | 第17-19页 |
| 1.3.2 构建C_(sp)-C_(sp3)键的CDC反应 | 第19-21页 |
| 1.3.3 其它构建C_(sp)-C_(sp3)键的反应 | 第21-23页 |
| 1.4 构建C_(sp)-S键合成炔硫醚的反应 | 第23-25页 |
| 1.5 其他构建C_(sp)-杂原子键的反应 | 第25-27页 |
| 1.6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铜催化1,2-二溴苯乙烯与磺酰胺合成炔胺的反应研究 | 第28-39页 |
| 2.1 前言 | 第28-29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 2.2.1 试剂 | 第29页 |
| 2.2.2 分析测试条件 | 第29页 |
| 2.2.3 典型实验操作 | 第29-30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 2.3.1 条件优化 | 第30-32页 |
| 2.3.2 底物的拓展 | 第32-37页 |
| 2.3.3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37-38页 |
| 2.4 结论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氟化钠促进炔溴与四氢呋喃合成2-炔基四氢呋喃衍生物的反应研究 | 第39-51页 |
| 3.1 前言 | 第39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 3.2.1 试剂 | 第39-40页 |
| 3.2.2 分析测试条件 | 第40页 |
| 3.2.3 典型实验操作 | 第40-41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 3.3.1 条件优化 | 第41-42页 |
| 3.3.2 底物的拓展 | 第42-49页 |
| 3.3.3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49页 |
| 3.4 结论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无过渡金属催化炔溴合成炔硫醚的反应研究 | 第51-58页 |
| 4.1 前言 | 第51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4.2.1 试剂 | 第51-52页 |
| 4.2.2 分析测试条件 | 第52页 |
| 4.2.3 典型实验操作 | 第52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 4.3.1 条件优化 | 第52-53页 |
| 4.3.2 底物的拓展 | 第53-56页 |
| 4.3.3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6-57页 |
| 4.4 结论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铜催化三组分自组合构建C-S/C-N键合成苯并噻唑酮的反应研究 | 第58-68页 |
| 5.1 前言 | 第58-60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 5.2.1 试剂 | 第60页 |
| 5.2.2 分析测试条件 | 第60页 |
| 5.2.3 典型实验操作 | 第60-61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7页 |
| 5.3.1 条件优化 | 第61-63页 |
| 5.3.2 底物的拓展 | 第63-66页 |
| 5.3.3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66-67页 |
| 5.4 结论 | 第67-68页 |
| 结语 | 第68-70页 |
| 结构表征数据 | 第70-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9-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